侠骨柔情,真挚感人(欣然)
——赏析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别友》
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我们只记得他年轻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只记得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坚定;只记得他“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乐观豪迈;也忘不了他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气概。
后来,我读到毛主席的《贺新郎·别友》这首词,深深感悟到: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终身信仰共产主义的诗人,他的家国情怀,他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词风格,在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得以高度和谐的统一。更值得我们景仰拜读。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间,苦情重诉。眼角眉稍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否会前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凄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翦。
词的上阕把跟爱妻杨开慧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凄切动人。1923年底,毛泽东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因革命需要而远行,何况当年的那种恶劣的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欣慰之情。“人有病,天知否?”这一问句,和《沁园春长沙》的上阕“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有异曲同工之妙。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儿女情长和小家庭的安逸生活。
词的下阕,描写悲凉凄清的离别场景:晚秋寒霜,半天残月,衬托了这对革命的青年夫妇依依不舍之情,可见“景语即情语”的诗词境界。尤其是“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一句,无不让读者动容。因为青年毛泽东是父母的儿子,是杨开慧的丈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多情自古伤离别”,从此漂泊天涯的乡愁与孤独感。
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诗人做好了勇敢奔向革命征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准备。
尾句“重比翼,和云翥”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入了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景。
总之,这首词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格巧妙的融为一体,情景描写充满着诗意的形象,无论是革命激情还是儿女柔情,都尽显英雄本色,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刚柔相济的人格魅力。
笔者简介:欣然,原名何敏玲,阅读、写作和旅游,总有一种精神抵达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