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本文共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书,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食粮,这个道理,貌似大家都懂。作为一种超脱物质食品的高级营养元素,如何进食,又如何消化,乃至后来的吸收利用,是每个读者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饭,营养和卖相要搭配均衡,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同理,书的抉择,讲究表达的精神层面到位,同时兼顾语言特色或是情节突出,方可堪称一部上乘之作。

这样的思维模式,到底是理性,还是固化?读完《书语者》,我得到了答案。

文章站在一名职业教师的视角,阐述了教条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并且分水岭会越拉越大。追根到底,这不单单是老师课堂缺乏创新,更多的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教育的风向标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时代的进步,直接带动了生活节奏,于是,大家想着效率,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万事追求所谓的速成,“三十天减肥训练营”“一个月牢记四六级核心词”“驾照保过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遭到人们热切的追捧。暂且不说利与弊,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心中有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尺,大不了撞完南墙重头来过,没办法,过了十八岁,犯了错你还想谁替你负责。但速成的风气弥漫到教育领域,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也许一时并无大碍,十年呢,二十年呢?当初的地基匆匆竣工,现在整座大楼摇摇欲坠,再金碧辉煌又有什么用。我原以为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疏漏,读罢恍然——大势所趋之下,任何一个国度都有责任去想出解救之法。

文章中提出三个不同的定义“发展型读者”“休眠型读者”和“地下型读者”。之前的教学方式,老师固定阅读书目,当然这事先是经过老师斟酌教案认真揣摩,觉得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成长,才最终定夺。老师呕心沥血,勤勤勉勉,但以自己的出发点去抉择孩子的意愿,未免武断。犹如打着爱之名,剥削他们为数不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最终造成的结果,同样尴尬。一种学生在学校列出的必读清单下彻底摒弃了对阅读的兴趣,为了升学(国外的教育体系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升学)参加阅读补救辅导项目,从而为了学而学,对阅读的深恶痛绝进一步加深,在死循环中沦陷,即所谓的“发展型读者”;另一种学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古代王公贵族与世长辞,按照传统总会找几个贴身丫鬟或侍卫陪葬,虽然听上去二者完全不在一个路线,但静下来想想,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学校只抓阅读能力不合格的学生,为了通过州里的测评,他们在平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通过考试不在话下,就这样在老师误以为阅读量达标的错误认知下蒙混过关,当学校集中火力提高“发展型读者”时,殊不知,“休眠型读者”的阅读量同样寥寥无几;还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地下型读者”,不满意老师的推荐,只钟爱自己心仪的图书,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即使推荐的是经典,也会理所当然的不屑,并非他们不懂,而是过往的阅读经历在替他们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可当教学与学习的步调无法协调统一,无疑是事倍功半。

万事力求尽善尽美的教育模式,铸造出三类不同视野和境遇的学生,不得不说,教育制度的一大缺失啊。

把书交给学生,所担忧的消化不良总好过造成的油米不进。学到脑子里的,那才叫知识。

篇2: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经典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经典散文

常常我们看到别人做得好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羡慕,也时不时都会在想着,那个人要是我们自己该都好呀。常常,我们也都看到很多的人三两下的模仿,但是结果好像都不太好。也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是迷失了我们自己,忘记了我们自己其实也是一道风景。

下午朋友问我,他该不该去全力做淘宝,他说,他身边有个20几岁的一年可销2个亿。我说,真的别去想,你好好做好你的工厂,好好的把你的产品做好,可以的话多找几个中间商就可以了。我们表面是看到别人20几岁,是看到别人一年2亿,却是没见到他的难。

他早已经比我厉害很多的了,但是做了4、5年工厂,估计也是想着提升。但是人都是这样的,往往我们看到别人的提升,却是忽视了原本我们自己的好。都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尽管自己的老婆再漂亮。我曾经多次也会这样子的。比如同样是写文字,我看到别人的文字很好。于是我也就想着完全去模仿他们,包括段落,包括内容,包括标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样子的结果是什么了。等于我完全抛弃了我原来的自己,重新起一行,一下就跌到了谷底。还有一点就是,也许在我羡慕他的时候,他也在羡慕着我。但是让他羡慕的我却是突然间放弃了自己,他肯定也都笑了。也许会是开心的笑掉大牙。所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告诉自己,可以模仿,但是只能是慢慢来,一点一点来。

比如我们看到别人的那样子的推广方法很好,那么我们就去接近他,然后问他详细的操作要点,还有什么该注意的。然后我们再自己去测试了。可行了,再渐渐的用力。不然看到别人哪里做得好,一下就转,基本都会摔倒的。跟上面我的'一样,等于重新起一行,本来都爬到半山腰了,却是一下跑到了谷底。想到这个,我想到了朋友,因为也漂亮,好多公务员都追她。但是其中有一个,男的都追她半年了,她一直不答应,为什么不答应了,就是那个公务员家境好,怕自己以后会被瞧不起,然后她就不答应了。本来都去男方家吃饭了。那女的后面嫁给了一个普通的人,想着一定幸福,没想到后面却是更糟糕了。后面等她后悔的时候,她都已经有2个孩子了。因为她后面知道了,那个公务员找的老婆比她差多了,而且那个公务员也过得不开心。她的身边好几个朋友,比她更普通,比他更懒的,现在却是过得比她幸福了。这个人是我一个好朋友的姐姐,也算是我的朋友。现在,她爸爸把这一切都归为命了。

很多的人因为都农村出来,会有很多的自卑。很多的人因为不自信,把自己做的给放弃了,宁愿去相信别人的肯定更好。岂不知,黄山有黄山的美丽,峨眉山有峨眉山的清秀。不一样的风格,却是都有很多人都喜欢。但是你要是想着从黄山变成峨眉山,或者想着峨眉山变黄山,那就麻烦了。往往四不像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了。想着我们群里好多的人,他们很多就是这样子的,很能坚持自己。当然,一部分是没去做,依然坚持没去做。没去做肯定没收获的。上帝都知道。还有一部分是坚持一个做下去,这个可依然都是收获满满的。

不管是专门发信息的,还是专门写文章的,还是专门做项目的。一直都是在进步,在收获。他们很少闲聊的,也许你在闲聊,他们连理都不太爱理你的。因为大多是老板老板娘。他们也都很忙,因为他们都是一直在做事的。比如我们群里那个发了5年信息,每天发60条的,现在一年至少150万。很多的时候他自己忙不过来,都是只能让老婆去发。坚持3、2天可以,几年的坚持他老婆也郁闷了。于是每次他就告他他老婆,今天又来单了,是你发信息的结果。于是他老婆也才有继续发的动力。就这样子,他发,他老婆发,虽然每天发不多,60条,但是过年也坚持。群里写文章的人也好多,收获好多的人也好多。比如,,阿里博客第一名都在我们群里的。但是这个发信息的人可不想着写文章,反正他也不会写,也从来没想这个。但是也就是从来没想这个,没七想八想,他发信息从来没断掉,结果就很好的了。他说,聊那么多,写那么多,还不如多发几条信息来得实在。是偏执才能卓越了。他说,任何一家工厂,基本都要坚持3年,才能算业务稳定。

群里有个老板娘也是,前年的时候每天就在电脑前发信息,她也是前年刚买的电脑,以前在流水线上班的,但是就是买了电脑,懂得发信息这招,就一直发了。每天晚上老公都要骂她,骂她不睡觉,常常可以发信息发到晚上2、3天。刚开始3个月,一个单都没有,老公说,这么累,没效果。要不直接上竞价算了,别人靠竞价也都可以赚很多的,而且人还不要那么累。但是她说,竞价那花钱,自己累点,肯定会有效果的。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现在一大半的单都是他接的,全部从网络上接的。现在她老公每次下班回来,也都是在网络上拼命的研究网络了。倒是她经常叫她老公早点去休息了。但是现在她很好了,因为她们请了3个人,只发,网络到现在还是做免费的。

我也在想着,假如她当初也听别人说竞价好,也怕累。也许走上的会是不一样的路。淘宝一年销2亿的人有没有,有,上次跟朋友去他朋友家,整整5层楼,都是他们的。他们老板40几岁,我是没看到冲劲,聊天中却也是感觉到很多的迷茫。我知道,这样子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这样子的人,也是才真正做事的人。他本来就建材的,然后也是转行做玩具,习惯了大格局,也习惯了花大钱,所以他做起来的时候也是超级的快的。但是走得太快,又是各种问题,各种瓶颈,他自己都迷茫了。

如别人所说,往往我们看到别人吃肉的时候,却没想到别人挨打的情形。要是想着完全放弃现在的我们自己,然后也去学他吃肉,也许我们2边都没有了。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高山与平原,各有各的美。以其老仰慕别人的山高。幻想着从一条河流变成一座高山。不如低头努力构造自己的小世界,把事情做出来,让别人羡慕我们。

篇3: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散文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散文

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就有六十亿张面孔,就有六十亿颗脑袋,就有六十亿种指纹,就有六十亿种气味,就有六十亿种形象。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别具一格的。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个人。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机遇、巧合,也是幸运,更是命运。每一个人只能来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下一次再来,就不是你了。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都是自然界的精灵,都是最可宝贵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每一个人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不可替代的,永远不能相同的。

漂亮和丑陋,高大和渺小,卓越和平庸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习惯,一种模式。其实,美和丑从来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中,对美和丑,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不同的答案和结果。高大从来没有资格歧视渺小,渺小也没有必要气馁。优秀没有资格蔑视平庸,平庸也不必仰视他人。健康美丽没有资格歧视残疾病人,病人也不必自哀自怨。高官、伟人、英雄、名人只是做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而已。他们的报酬已经在他们的奋斗和成功中得到了回报。

珍惜自己又不轻贱别人,尊重自己又不歧视他人。尊重他人又不轻贱自己,珍惜别人又不矮化自己。不卑不亢,不惊不惧,不高不低。平静地来,平静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不伤害他人,不委屈自己……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在宇宙面前都是可以划等于号的。一个人不可以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中,一个人不可以生活在自我膨胀中。别被那些庞大的`身影吓到,别被自己的小聪明搞昏头脑,别被恭维的谎言迷惑,别被成功的喜悦蒙蔽,别被人生的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人真的太在乎你。他们在乎的最终是他们自己。

一棵小草和一棵大树,一只蚂蚁和一只老虎,一名清洁工和一名将军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在尊严上绝对一样的。这是不容置疑的天理,这是不容怀疑的宇宙之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他就是他。你有你的人格,我有我的尊严,他有他的追求。你有你的不朽,我有我的平凡,他有他的坚强。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有尊严地走过这个世界!

让我共同高呼:平等万岁!

篇4: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有人说,我不是销售,我不需要学习销售的课程。对此我并不认同这个的看法,相反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推销员。不管我们处在哪个行业,身兼何种职位,扮演哪种角色,我们都需要有销售的技能。

请问领导者需不需要推销给属下努力工作的想法来激励他们?企业家需不需要推销企业的品牌形象给社会大众?秘书需不需要推销他的工作给老板?工程师需不需要推销他的专业知识给公司?为人父母的人需不需要推销教育子女的观念给孩子?老师需不需要推销书中的知识给学生?

如果他们不会推销自己,没有学过推销的`法则, 别说工作做不好,连找工作都很困难,因为找工作也要会推销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是推销员,不管你是谁。仔细想一想,如果你不会推销你的想法给别人,让别人接受你,你会有饭吃吗?任何行业都需要推销技巧,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总是觉得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技术就够了,而忽视了把自己的理念或者说把自己推销出去,难怪升职加薪慢,客户难搞定,团队管理不好。

如果你不满现状,请立即改变观念,多上一些推销的课程,多读一些成功销售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金口才和说服力,我想你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篇5:每个人都是天才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

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枕中秘笈没有公开?”

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

同事问:“哪句话?”

篇6:每个人都是天才

“这话有什么新鲜?”

“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

篇7: 每个人都是昆虫

每个人都是昆虫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爱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超多,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决定我全面的潜质。这十分难得,正因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思考,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证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此刻我还十分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

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A)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透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正因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之后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取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十分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刻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必须很光彩,因此我立刻回答:“想。”此刻,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向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之后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B)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向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期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之后,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节选自《丘吉尔自传》)

[补充说]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爱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18,丘吉尔退伍参政,19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用心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划横线的A、B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分别简析它们的意思和对表现传主个性的作用。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之后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合原文和“补充说”,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题型:阅读明白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句(1)的意思是尽管互联网有泡沫,但我们也要看到其诱人的前景。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句(2)的意思是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才能有大的收获。这句话突出了马云懂得取舍的性格。(4分,各2分)

2.(1)马云喜爱看武侠小说,小说中险象环生却无比搞笑的江湖带给马云创业的激情;(2)马云给公司的员工创设了江湖的环境,把武侠小说中的梦想和激情映射在他的公司里。

(3)借鉴江湖中“无招胜有招”的法则,马云在互联网各个发展阶段中都能超越别人,取得突破。(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3.马云成功的原因有:(1)永远想办法持续自己的激情;(2)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不放下;(3)有独到的眼光,“无招胜有招”;(4)懂得取舍。(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看法:结合其中的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

1、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潜质,对应大纲对传记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2、此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潜质,对应大纲对传记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3、此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潜质,对应大纲对传记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篇8: 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

不明白你是否注意过,那种窄长的看起来很结实的电动三轮车屁股上,一般都张贴着“收废品、搬家、干杂活”的字样,棕色,或者深蓝色,在大街小巷晨昏出没,有时候还会耷拉下一条松鼠尾巴似的绳子长长地拖着,招来后面行人的白眼,以及躲避。而三轮车的主人自得地驾驶着他的坐骑,油腻的衣服,汗渍纵横的黝黑脸膛,则很快被城市匆忙的脚步淹没。每个人都在忙着刨自我的生活,那些与我们没有现实交集的人,很难得到我们一分钟以上的凝视。这些驾驭三轮电动车的人,如果与人发生刮擦,一般都是挨骂并谦卑地向人道歉的一方。只有我们需要的时候,才会临时喊他们一声“师傅”。

与流浪者,与清洁工,与民工,与所有处于城市食物链底端的人们一齐,这些“师傅”们是很多活得狼狈不堪者赖以寻找优越感的对象。我不明白我是不是这样的混蛋,但我确曾向这些“师傅”们远远地投去过鲁迅对待闰土那样同情的目光,并想象过他们一日三餐可能纠结于是否舍得吃一碗饱满的烩面,想象过他们背后的儿女仰望城市辉煌灯火的干渴的眼神,想象过他们遥远故乡土地上不争气的粮价和村口道路的泥泞。而我自我,实际上还在一顶虚无的“作家”的桂冠下踩着满地蒺藜光脚而行。

有一天,在大街上随便喊住了一位师傅,约他第二天帮我拉些杂物。那师傅面皮是那种红薯皮的颜色,头发短而浓密,浓密而脏乱。看起来有四十多岁,我当时就想到我的一位诗人朋友,四十多岁了总被当成风姿绰约的少年——这位师傅的实际年龄就应不超过三十五岁吧?有意思的是,这位师傅眼神里竟然自带笑意,真笑起来,还个性的开怀,收都收不住的感觉。他简单地问了我拉些什么,然后递给我一张名片。然后,我发现,名片上最大的字是“齐师傅”,然后是电话号码。之外,详写了业务范围:收什么废品,干哪类杂活等等。然后,我要特意告诉你的是——我看到了二维码和二维码下的文字:扫我二维码,服务到家门。

“好时尚啊!”我夸奖他。

齐师傅羞涩地挠着头嘿嘿地笑。

第二天搬东西时,他从桌上的许多书决定我是一个“文人”,见我动手和他一齐干,劝我别累着。我告诉他我也下过地、进过山、跑过码头,他立刻不再把我当另一个世界的人,说话自在起来。一自在就拉家常,他开口叫我兄弟时,我问他年龄,他肯定地说:“百分百比你大,我五十三了。”

原先未老先衰的是我,啊呀呀,齐师傅就应同情我啊。

他之后自豪地告诉我:“我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命挺好。”我肯定他的幸福,并按自我的逻辑问他,“都成家了吧?”在农村,孩子成家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成功。

“没有。男孩在上海,研究生毕业,一个月两万多块;女孩在广州读本科,明年毕业,对外汉语专业,想去新西兰呢。”他还是那样羞涩的却又无阻无拦的笑容,一边薄薄淡淡地说,一边把很重的两捆书提起来下步梯。

他的话把我惊到了,我对他立刻心生敬意,在后面问他:“供两个孩子上学很难吧?”

“咋不难!逼得我没办法,跟老婆去外地承包了七百亩地。干了五年,上学的钱足够了,就回家不干了。你不明白,那几年累死了,此刻想想都胳膊腿儿疼。”他夸张地龇牙咧嘴,仿佛拉犁子拉耙的绳子还勒在他肩上。

我好奇:“怎样又干这个了?”

“闲着没意思。”他摇摇头,对我说,“要不咋能跟你聊天呢?”

他笑了,我也笑了,我高兴自我偶然遇上一个被油腻和汗渍遮蔽的传奇。

就在遇见齐师傅不久,所住小区大门口新来了一位保安,六十多岁,坐在亭子间,一双被皱纹绕了好几圈的眼睛规规矩矩地注意着进出的每一位人,时刻准备着听候召唤的样貌。他头一天上班,就被一位忘了带卡的烫发女子教训:“我忘带卡了怎样的?你们保安就是为我们业主服务的`。不好好服务要你们干什么?!”老保安没还嘴,忍气吞声地去开了门。虽然我明白烫发女子的优越感很无耻,却没胆量去替老保安教训她——我们的正义总是在抵达现实的一刹那折返。

那个晚上,送青年文艺评论家朵多离开后,兴奋如高烧尚未退去,加上夏夜风又开启小清新模式,到小区门口,索性坐下跟孤独的老保安聊天。星光在天,灯光在街,我们俩开始打游击一般东拉西扯。基于编故事人的顽固秉性,中间又很套路地问到老保安各种情形。老保安说他是农村人,种地出身。但村里人均耕地不到二分,连糊嘴都不够了。问他当保安一月多少钱,他骂了一句粗话,说:“两千都不到!”一向到这个时候,我都有一种聆听民生疾苦的杜甫情绪,我在内心感叹一个老农民应对艰难命运时的无力无助,沉甸甸,隐隐痛。

然后,你明白我这篇文章要讲的意思,所以然后才是反转的剧情。

“你几个孩子?这么大年龄还出来打工,他们……同意吗?”我其实想问的是:您那些王八蛋不孝顺的孩子就舍得让你老来艰辛?

老保安的表情在灯光下竟然缓慢绽放开来,像秋天的玉米闪着快乐的光泽。他说:“我三个孩子。俩姑娘,中间是个小子。就是他们逼着我出来的。”

“为什么?”我已经打算用义愤填膺来形容自我了。

“老伴爱看戏曲节目,我爱看新闻节目,原先老是争频道。儿子嫌我们总因为这抬杠,又买一个大彩电,还是壁挂的那种。一人一台电视机,倒是不吵架了,但是更没意思了。正好那里招保安,我儿子就跟他姐姐妹妹一商量,就让我来了,说有事干就不会吵架了。喏,”老保安向隔壁小区一指,“我家就在旁边,二号楼。一百多平,我来上班,更空荡荡了。要是白天值班,老伴也会过来凑热闹,此刻不吵架了。”

老保安大概觉得搞笑,自嘲地哈哈地笑起来。

“孩子都干什么?”我承认,我就这么老套。

“老大原先在大学教书,跟个老外谈朋友。之后跟男朋友到人家澳大利亚一看,好,真好,就自我做主,跟女婿在澳大利亚定居了。儿子开个设计公司,用着十几个人。老小最没本事,在房产中介上班,但是也自我买房子买车了。”

又是轻描淡写,又是低调的张扬,天哪,又是一位牛叉的父亲吗?我由衷地赞美他:“一代更比一代强,很厉害了。”

然后,然后老保安很谦虚地骄傲了一下:“不行,就老大比我强点儿,我教不了大学。那俩小的跟我差多了。”

你一个种地的农夫……实话说,我觉得他在说反话。然后,他竟然说:“我从卖烧鸡做起,来到这个城市,最兴旺的时候,在全市同时开过四家饭店,每个饭店面积都不少于一百平。员工最多时一百零八人,梁山好汉的数。我是俺村第一个在城里买楼的,第一个买车的,第一个培养出三个大学生的。”

老保安的语气一改平时的谦卑,昂扬而成竹在胸,那气势,分明就是一位巨人在经天纬地。告诉你,那一会儿,我觉得这老保安帅极了,牛逼死了!那一会儿,我搜肠刮肚忙活半天也想不出还有更好的词汇来表达我的感受,只能老套地套用见齐师傅后的那句话:

篇9: 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

然后,很多天我都觉得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沉默的骄傲,他们宽容地看我们这些浅薄之辈张牙舞爪地卖弄那点儿可怜的才华,看我们故作深沉地指点别人的人生,他们必须觉得很逗。然后,我再不敢小瞧每一个从我身边匆匆而过的看似平凡的人,并时刻准备着奉献自我的敬畏之心。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太多地夸大了自我遭遇的苦难与不幸,也太多地夸大了自我的努力和结果。既然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同属一个生物种群,为什么只有自我是了不起的?

然后,我确认了自我是个剧情一般的本子。

然后,更加渴望牛逼!

篇10: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已名垂史册。作为—名哲学家,他却似乎进不了哲学的“正史”。他是一位长于灵感而拙于体系的哲学家。他的“体系”,所谓超验主义,如今在美国恐怕也没有人认真看待了。如果我试图对他的体系作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说,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灵感的启发,随手写下我的感触。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但爱默生的人道主义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单纯回声。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和同时代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一样,他也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先知先觉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我想起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话:“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们的理论归宿当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样热烈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往往有这种情况:同一种激情驱使人们从事理论探索,结果却找到了不同的理论,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真的是敌人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业和爱情。食色性也,职业和家庭是社会认可的满足人的两大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说它们庸俗。然而,职业可能不称心,家庭可能不美满,欲望是满足了,但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至于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幸福,尽管令人向往之至,却更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两样东西,还是不能摆脱空虚之感。

所以,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

篇11: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情感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情感散文

如果说这些年来我还有没有为了自己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可能就是还保有着梦想吧。没有去做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付出。就只是在心里保有着这样一个梦想。我也总在想也许这逝去的每分每秒,我所做的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有朝一日梦想被实现的那刻可能就会被自己说成是成功的前奏,一个没有人会去追究真与假的前奏。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

也许就是用着这种抱有幻想的方式,让自己总会想要把生活过的不那么平庸,不那么百无聊赖。有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我甚至不愿意去区分这样的好与坏。世事无绝对,我深信。又或许这是另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可是起码,生活并没有被荒废。如果要的只是结果,又何需在乎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如果这世界上还有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无论会不会达到预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曾试图跟别人分享过自己的梦想。我曾经很为别人的一笑而之与嗤之以鼻觉得不理解与难过。只是当自己也在这乱花渐欲的生活中迷了眼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东西真的不适合被摆到这样的生活中。它可以存在在你的心里,你的脑海中,你的幻想中,任何任何虚幻的形式,最后也许一矗而立,或者烟消云散。各中的曲折复杂,艰难险阻,就只是你自己该去经历的过程。别人不需要理解,也理解不了。

我不够美好。我知道。

也只有在漆黑的夜里,盯着空荡荡的天花板的时候才肯正视自己,然后告诉自己,其实我自己有什么好的呢。我真的没那么美好。我有太多太多的不完美。这一切,我都知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办法去正视自己,兀自活在自己的编织的美好中,以为在自己世界之外的人跟自己也是一样的感受。后来当我跟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说起一些事的时候,当我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或真或假的情绪中的时候,他只是用一种疑问且肯定的语气对我说,你相信吗。你真的相信吗。那一瞬间,真的,我觉得心虚。

我一直以为很多事情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我不愿过多的去猜测,在意别人的看法与感受。可是慢慢的我却越来越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可怕的是我却浑然不知。我一直以为自怨自艾不是自己的风格,我也一直以为自己直白且坚强。只是忽然间我发现原来没有根基勉强筑起的城墙其实在瞬间就可以土崩瓦解,而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填补着空缺,试图让它可以无坚不摧。这,原来,只是妄想。

我依旧有些后悔,因为等到自己真正看清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那一瞬间的心虚并不是因为我的过去不真实,并不是我所说的.都是虚假的,只是因为当有人轻而易举的把自己努力筑造的城墙推毁的时候我真的无所适从。其实我还是很想说我相信,用笃定的语气告诉他那个时候我是真的相信。可是我也一样明白,有些事,经过时间的洗礼,少了那时,那人,那天的云淡风轻,或者明媚阳光,只剩下也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己的时候,真的,早已没有了意义。

有人说。旅游仅仅是用双脚和眼睛。而旅行还要带上灵魂和梦想。我想,我从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吧,不是少了梦想,就是丢了灵魂。

去了云南,嘴巴上说是为了逃避一些事所以选择在春节期间旅游。心里希望的是一次放松心情与满足内心的行走。实际上就只是在另一座不熟悉的城市走了一圈。

心心念念的丽江古镇并没有带给自己多大的惊喜。不屑一顾的张家花园却有着无可挑剔的精致。到处的蓝天白云从惊叹到习惯。干燥的天气让自己更加无所适从。这一趟行走每个人问起感受的时候我总是很肤浅的说住的每个酒店都真心好。因为即使已过了数月有余,我还是没能在这趟行走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别。

生活变得规规矩矩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连行走也受了影响。大多的就只是为了满足内心对于每个地方的期待。当自己还埋头于枯燥无味的工作与学习中的时候,阿毛的西藏之行已开始了。她的梦想之行。有的时候我总在想,你用我们没有的洒脱与坚强承载着我们关于生活不敢奢望的的期待与梦想。

浅夏凉尘,其实可不可以说成,我们在这清浅淡然的生活中,还有着对于很多事情的热情,也免不了会遇到毫无征兆的狂风暴雨,只是这一切都会是短暂的,我们在炎热后会感到丝丝凉意,我们关于梦想的热情也会在经历过后慢慢冷却,生活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最初的模样,尘归尘,土归土。 这是我们的生活。亦是我们。

好久不見。

我不曾離開與歸來。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