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二、《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三、陶渊明的诗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他的诗确实与田园有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从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评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四、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五、杜甫的诗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两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两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七、苏轼的诗文词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八、纳兰性德的词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我自己也是极为喜爱《儒林外史》的。
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十、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本文是季羡林应别人之约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作者回忆了童年与母亲在一起的经历,描写了于家乡于母亲一生难解的情怀。
文章对于母亲几乎没有正面描叙,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只贯穿于“白的”、“红的”、“黄的”三种食物的讲叙中,烘托于一个朴实、温暖的乡里亲情下。
1、《泰山颂》: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
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
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
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2、《季羡林全集》第八卷《观剧》文章结尾季羡林写的诗:
我仍不停地走向前去!
宽广的马路上。笼罩着沉沉的夜气,
扰攘的车马声,没沉了,尘迷的空气,清新了,
一切都布满了严肃的沉寂,
黄白色的灯光,微明了,暗淡了,
引起了幻象残留的痕迹,缥缈在耳边,移在脑际,又深印在心房的一隅,
荧荧的车灯,一个紧跟着一个,无声的在黑暗里游动,
一个个流星似的飞过了,一个个,又幻灭在黑暗中。
3、《季羡林全集》第五卷《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季羡林写的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季羡林先生的十堂人生课,谈人生真谛。
季羡林先生书写人生智慧的文章,共分十讲:一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二讲,做真实的自己;三讲,不完满才是人生;四讲,人间自有真情在;五讲,一寸光阴不可轻;六讲,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七讲,容忍是一种美德;八讲,怡情养性自怡然;九讲,人到无求品自高;十讲,养生无术是有术。
《听雨》是季羡林先生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是对它的赏析和批注:
【原文】
我在乡下住过十几年,对此并没有什么感触。只觉得这个地方有点特别,天天下雨,隔几天就下一场雨,时雨时晴,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阴雨,让人心情沉重,情绪低落。但是,当我离开故乡,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却感到十分孤独和凄凉。
这时候,我开始想念故乡的雨声了。我时常听人说,雨声能够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于是,我开始在各种场合聆听雨声,希望能够找到那种熟悉的感觉。
果然,我很快就发现,雨声确实能够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在雨声中,我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我听到了熟悉的雨声,感受到了熟悉的氛围,仿佛时间已经停止了流逝。
但是,这种美好的感觉并不持久。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发现雨声已经变得十分稀少。有时候,即使下起了雨,也很难听到那种熟悉的声音了。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和失落。
【赏析】
《听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作者对雨声的感受和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通过对故乡雨声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通过对现在听不到故乡雨声的遗憾和失落,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批注】
1. 文章开头通过对乡下生活的描述,引出了对雨声的回忆。这种开头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更加关注文章的内容。
2. 通过对雨声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3. 文章通过对现在听不到故乡雨声的遗憾和失落进行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1、《泰山颂》: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
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
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
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2、《季羡林全集》第八卷《观剧》文章结尾季羡林写的诗:
我仍不停地走向前去!
宽广的马路上。笼罩着沉沉的夜气,
扰攘的车马声,没沉了,尘迷的空气,清新了,
一切都布满了严肃的沉寂,
黄白色的灯光,微明了,暗淡了,
引起了幻象残留的痕迹,缥缈在耳边,移在脑际,又深印在心房的一隅,
荧荧的车灯,一个紧跟着一个,无声的在黑暗里游动,
一个个流星似的飞过了,一个个,又幻灭在黑暗中。
3、《季羡林全集》第五卷《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季羡林写的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