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
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
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送行者眼中尽是眷恋、悲怆、愤恨、绝望。
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频繁地征兵,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敢怒而不敢言,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又有谁能体会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完全揭露出来。
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诗人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
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那么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要到何时才能结束
兵是一个善良、舍己为人的人。
《兵的故事》主要内容:一辆客车里,兵在大家有困难时忘我的帮助别人,最终却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的故事。
课文歌颂了小兵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