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更加优秀的高校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应有之义。然而,由于部分高校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够、相关机制体制缺位等方面因素,部分高校教师存在政治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偏颇、教学态度敷衍、治学不严谨、学术不端等破坏师德师风的行为。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师风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等多个角度着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之中。
【关键词】高等院校;师德师风;问题与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是国家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高校是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第一阵地,教师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相关管理部门对高等院校教师的师德和师风制定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校方和教师也需要正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促使教师行业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1]。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现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人无德不立,良好、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成就好教师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师无德不立,育人者必须立德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立德之后,方能树人。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能塑造品格,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2020年9月,教育部召开2020年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会议强调,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当下我们需要思考、谋划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深入,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需要因时制宜,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教师政治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失之偏颇
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认识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优越性。但是,难免会有个别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网络上或者生活中传递负面信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遵从和信任意识。大学生尚未踏足社会,阅历有限,需要教师正面、积极的引导。一旦有政治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失之偏颇的老师向学生传递政治导向不正确的信息和言论,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错误认知。
(二)个别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治学不严谨
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段学习经历,需要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习得专业技能。目前,高校中有个别教师欠缺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治学不够严谨,对自身和学生的要求不足。比如,一些高校教师的讲课内容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动;教学方式僵硬、死板;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视若无睹,纵容学生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还有教师为了考试成绩,在考试之前为学生圈画考试重点,甚至直接告知考试具体内容。如此行为,严重破坏了高校内的学术氛围和治学的严肃性。
(三)个别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
个别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进入市场经济领域获得经济效益。用自己的智力成果取得收入本无可厚非,但是个别高校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教学态度不端正,甚至利用师生关系迫使学生为自己的教学外收入贡献无偿劳动力。这种负面事件不仅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名誉,更辜负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使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淳朴师生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三、高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高校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活动,但是个别高校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参与主体来说,部分高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未能主动参加教育和培训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导致个别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流于表面,并未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形式单一,主要以理论灌输的形式进行,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二)高校对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足,考核标准不科学
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部分高校盲目追求在形式上达标,不顾实际效果。在具体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未能真正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内涵等精神传达到位,对于师德师风的考核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致使建设力度严重不足。一些高校在教师的职称以及职位晋升方面只强调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对师德师风的考核,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放松了对个人师德师风素养的提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反而会破坏校园风气和严肃的学术氛围,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3]。
(三)个别教师片面追求物质利益
部分高校教师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获得物质利益。但是,个别教师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教师岗位以教书育人为终极追求的价值取向。受这种思想影响的教师,其行为体现在教学领域中就是教学态度敷衍、治学不严谨,甚至利用学生的免费劳动为自己牟取私利。
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路径研究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等几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纲领性意见。笔者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方法对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显著。
(一)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
《意见》提出要“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高校应积极响应,从本校做起,评选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并落实到各个学院,做到典型处处有、模范处处学[4]。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学校的典型、高校教师的榜样,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典型看齐、向榜样学习,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水平,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修养
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除了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行为标杆。因此,加强教师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就需要有政治站位正确、理论修养高的教师做引导。提升教师群体的政治理论修养与提升其专业理论修养同等重要,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师风考核标准
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全面、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涵盖教师准入资格审查、教师日常管理及考评、学生评教等多个方面。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一环,从提高教师个人的师德师风做起,逐步提升高校师德师风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针对此考核体系还要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包括学生、教师、院校多个层级,同时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师德师风的监督考察,进一步约束个别高校教师不守师德、不正师风的行为。
作者:聂志平 陈娇娇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