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党校培训活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增强学员的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我们历史系党小组组织的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八个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有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瓷器等,通过参观这些服饰、居室、生活用品、战争用品及丧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优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与工匠们的伟大智慧。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淮北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这些陈列品,我们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的开挖,淮北柳孜成为我国当时沟通南北经济的重镇。这都是通过这些实物我所了解到的。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物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激发我的爱国热情。也可以看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在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我认为此次博物馆实践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继承先人们的精神,努力向党组织靠拢。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直观的实践和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此次实践让我的到了一定的锻炼。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次实践中获得在专业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和创新的宝贵机会。
上个周末,我和本班的几名同学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对党、对革命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它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到站下车后,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是门口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几个字,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才知道那原来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的馆名。我们大家难得聚在了一起,又将参观这么神圣的地方,大家心里自然是激动极了。在这种情况下,照相留恋是少不了的,进入馆门之前,我们几个同学就在馆门前进行了拍照留念。拍照过后,大家怀着无比沉重和激动心情进到了馆内,开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一步步加深对党和革命先烈们的认识!
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农讲所只举办了一期,共有学员800余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农讲所对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要求很高,毛泽东等领导并不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重在树立学生们的革命情怀,“到农村去”这几个字是在学生寝室的墙上发现的,可见学生们对革命的决心。渐渐地,我仿佛回到了过去,脑海中浮现出农讲所当年的情景:毛泽东、夏明翰等同志在这里为学生们传授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坚定了学生们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学生们舍生忘死,坚持训练。正是这样的革命情怀,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把中国从水深火热的境况中拯救出来,使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唱出了革命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伟大情怀!
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82名代表出席。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五大开幕式复原后的现场: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参会的落座图、标语、长形桌凳等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张贴着马克思、孙中山、列宁领袖像,领袖像两边悬挂着“CCP”旗,墙上可以看到几个标语“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会场上的陈列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是同世界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近距离接触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盛况、大会全程等历史图片和部分历史实物。通过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共五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到中共五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局限性,中共五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推进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参观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恋恋不舍地乘上了返程的车,车上同学们依然兴奋的谈论着这次活动。这次参观使同学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志;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要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安定团结,使中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探索中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坚定,他们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与艰辛,不断前进,一步步向前,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隐藏着血泪,艰辛与血泪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作为当代知识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后,我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使我们的党发展得更加壮大,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真理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加坚定了,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早点加入进来,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_年7月11日星期日,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今天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新四军纪念馆。我们希望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和实践,全面学习新四军的历史情况以及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我们将暑期社会实践第一天对周恩来周总理各方面的学习成果与的新四军精神融合,将两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学习。秉承我们团队“将恩来精神带出来,将新四军精神带回去”的宗旨。
今天一早本团队全体成员乘坐火车奔赴。
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展厅正门上方,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该馆由主馆区、建军广场(大铜马)、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三部分组成。
通过今天一天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实践和学习,在经过我们团队内部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与导游和其他游客之间的交流。我们对新四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的成果。
一、新四军的含义和由来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n4a”,即英语词组“新四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二、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据此,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作出部署,先以第10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第7、第8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取淮安。第10旅及淮海军分区新编第2团和师直属特务团,于8月26日由高良涧、蒋坝一线出发,向淮阴开进;苏北地方武装5个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8月27~31日,经过激烈战斗,全部肃清淮阴外围据点,并对淮阴城构成包围态势。第10旅等部随即调整部署,赶筑高于城墙的多座火力点,开挖数条直通城墙底部的交通壕,迅速完成攻城准备。同时,向守城伪军发出通牒,令其投降。伪军拒降后,第10旅等部于9月6日下午对淮阴守军发起总攻击。在对城墙实施爆破成功、炸开东门城墙后,突击部队迅速攻入城内,猛扑伪军师部,经1个半小时激战,击毙伪军第28师师长,全歼伪军第28师、淮阴保安团等部8600余人。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主力于13日进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城的包围。15日,黄克诚率第7、第8旅进至淮安城下,接替第10旅进行攻城准备。第7、第8旅及苏北地方武装,于22日晨开始总次。各攻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猛烈冲击,相继攻入城内,向伪军纵深实施多路穿插分割,各个围歼。经7小时激战,全歼伪军3个支队共5000余人。
三、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此间的“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产党辖下;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原因为稍早两党军队的军事冲突——黄桥事件。
四、新四军军歌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五、新四军烈士遗孀的淮安情_年(新四军三师二十二团团长)之子携夫人前往淮安自己的奶妈扫墓,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六、他人对新四军和周恩来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他向我们简要表达了对新四军和周恩来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怎样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对新生代传播红色革命精神需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同时培养吃苦的精神。
通过今天一天的学习,我们团队收获颇丰。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革命的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过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和周恩来精神以及所有的革命精神。
尊敬的党组织:
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之情,我和文学院第41期党校第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馆址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一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再走近一些,看到的便是整齐独立的红瓦楼房。乍一看,除了是红色的砖瓦建成的觉得没什么特别,再一细看墙上的介绍才猛然发现这栋经过风吹雨打的建筑已快屹立一百年了,但那种由内透露出的深深底蕴,那红色的革命精神却依旧旺盛。门口大门两端插着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满清王朝的统治,给人一种团结和振奋的豪迈之情。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亦可以显示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后,步入馆内,一种视觉的冲击扑面而来。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迹点,都一一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如《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图册》和《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等书。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点感想:
其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那以后,“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源泉。被誉为“民国之门”。
其二,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现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总是能使参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艰辛,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三,辛亥革命纪念馆周边虽高楼林立,仍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它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让人们留连忘返:它的宏伟显示了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之高超;它的壮观,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光阴似箭,近百年已经过去,“红楼”却仍旧英名长存、璀璨至今,可见“红楼”所代表的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不倒。“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激励有志之士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结束了,我思绪万千。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立志要有烈士们的精神和意志,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祖国,用我们的勤劳,汗水和创造力去保卫祖国,使我们这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的祖国昂首前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武汉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1年7月8日正式开始社会实践,7月14日圆满结束。实践团完成了任务分工、实践路线规划及问卷调查等前期工作后,进行了为期4天的红色博物馆参观和党史资料考察,并结合学习心得分别于7月11日与7月14日开展了线上讲座与线上宣讲会。
7月5日,实践团发布了针对武汉在校大学生对武汉文化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截至至7月11日,共计获得反馈结果101份。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中超过90%是团员或共产党员,而在此前提下,依然有超过50%的同学对武汉红色文化不太了解。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其中有超过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红色文化表示感兴趣/非常感兴趣。针对调查发现的大多数被调查者通过线上活动来了解并学习红色文化这一现象,实践团成员决定以开展线上讲座和线上宣讲等方式帮助周围的同学来了解武汉红色文化。
7月8日,实践团正式开始进行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团成员于华中农业大学桃园食堂开展了线下讨论,在交流了前期调研的资料后,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网上部分资料缺失和报道不全面存在争议等问题,由实践团负责人对会议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和活动物资采办。
7月9日,怀着激动的心情,实践团成员出发前往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进行实地调研。看着革命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教务处,宿舍,食堂……实践团感慨于革命志士们对农民教育的付出,由衷为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斗争中坚持不懈,顽强坚韧的精神致以敬意。一位实践团成员表示:“在看到了在那个动荡年代依旧不忘初心,将热情与希望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志士们后,坚定了我要入党的决心。身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红色历史注入新的力量。”
7月10日,实践团前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调研。在本次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在1925年大革命高潮到来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洪流推进到长江流域,中共中央迁移武汉,武汉成为了当时的革命中心,为后来中国五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感受到了当时革命环境的风云莫测,实践团成员全体表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谢老一辈党员同志的努力成果,感谢党严格的纪律建设让如今的中国四海升平无战事,给了人民安稳的社会环境。
7月11日至7月12日,实践团分别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和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构造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色,几何外观和“楚国红”色调,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革命胜利与武汉的腾飞。走过博物馆内的五个展厅,到观展结束时,实践团成员在贴纸板上写下“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宣言。经过短暂的休息和资料整理后,实践团再次出发,前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与湖北工业大学的暑期实践团队伍一起进行了馆内参观并与会馆前合影留念。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开始准备第一次线上讲座,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党内的杰出党员同志,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代青年同志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这6个方面举行了本次以党史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并将讲座成果上传到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截至至第二日12点,视频总播放量突破349次,评论总数达12条,收获点赞23个和4条转发。
7.13日,实践团成员于腾讯会议展开了线上会议,总结了线上讲座中的不足和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工作难题,在确认宣传信息无误后,对个人讲稿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并于团队经营的说说中预告了次日的宣讲会,小组内成员都积极参与了宣讲会的宣传。
7.14日,线上宣讲会顺利举办。实践团成员要芳媛进行短暂的自我介绍后正式开始宣讲内容,宣讲过程中共有50余名群众参加。对本次参会情况进行意见调查,60%以上观众对本次宣讲内容“非常满意”,10%以下观众提出“宣讲质量需要得到提高”。实践团对宣讲质量不满意的观众进一步访问后得知,其中50%以上表示不满意理由为“不适应线上宣讲方式”。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内成员对党史的了解程度得到了提升,对革命历史中如八七会议,中国五大,武昌起义等重大事件的产生背景和事件过程有利更深入的认知,实践团内的团员同志都表示,要积极入党,希望能够早日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
2016年4月28日,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对党、对革命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2000年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办公地点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负责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早期活动旧址及武昌起义门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对外开放;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农讲所1926年底开始筹备。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武昌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李达等在农讲所任教。
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暴动、黄麻起义以及参与创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距农讲所200米远的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
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占地面积909平方米。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复原旧址纪念馆。同年12月,周恩来题"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馆标。1963年纪念馆正式开放。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5人,设有办公室、陈列宣教部、资料保管部、总务科、保卫科等业务机构。1982年农讲所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文物局、中宣部分别授予武昌农讲所纪念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4年,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将武昌农讲所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30多年来,武昌农讲所、武昌毛泽东旧居已接待国内外观众2000多万人次,成为观众游览瞻仰的胜地,学习研究中共党史、中国大革命史,特别是农民运动史的课堂和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农讲所旧址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毛泽东1927年撰写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农讲所编印的《规约》、学生佩带的《证章》,有周恩来、董必武、张平化、伍修权等领导人的题字、题词。有黄兴、邓演达、陈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过的实物,均为珍贵的革命文物。馆内有毛泽东同志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复原陈列、《农民革命大本营》基本陈列。对外开放的复原陈列有常委办公室、总队部、教务处、庶务室、医务室、财务部、大教室、学生寝室,以及毛泽东同志旧居复原陈列。除此之外我馆还开辟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适时围绕主旋律举办临时展览。
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82名代表出席。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五大开幕式复原后的现场: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参会的落座图、标语、长形桌凳等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张贴着马克思、孙中山、列宁领袖像,领袖像两边悬挂着“CCP”旗,墙上可以看到几个标语“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会场上的陈列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是同世界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近距离接触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盛况、大会全程等历史图片和部分历史实物。通过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共五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到中共五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局限性,中共五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推进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参观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恋恋不舍地乘上了返程的车,车上同学们依然兴奋的谈论着这次活动。这次参观使同学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志;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要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安定团结,使中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探索中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坚定,他们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与艰辛,不断前进,一步步向前,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隐藏着血泪,艰辛与血泪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作为当代知识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后,我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使我们的党发展得更加壮大,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真理在我心中的地位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