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精选5篇】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巩固半圆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初步懂得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2、材料准备:自制"小路",上面刻不同大小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活动过程:
一、捡"石头",铺路1、听音乐散步师:小鸟们,今天天真好啊!跟着鸟妈妈一起去森林散步吧!
2、发现、讨论问题师:小鸟们,这条路怎么了?都有哪些形状的坑啊?(引出路不平,路上全是"坑")师:路上这么多的坑,其他小动物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摔跤、会滑倒)师:那请你们想个好办法。谁想到了好办法?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有的用石头铺路……二、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1、自由"捡石头"师:我这里就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请你自由选一块来玩一玩、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拿到的石头是怎样的?(介绍石头颜色、形状)2、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如果你拿石头铺路,该怎么铺呢?请你用手里的"石头"去铺路吧。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铺路的?(讲述把"石头"一一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问: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石头铺在了什么形状的坑里。
师:我这也有一条路需要你们帮帮我?谁愿意来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聪明,知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3、再次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小鸟们,路上还有一些坑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去帮忙吧。
要求:选择哪条路就用哪条路那里的"石头"铺。
三、听音乐跳舞,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小鸟们,路铺好了,这样小动物们经过时就不会摔跤、滑倒了。请你站在你铺好的路前听着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活动目标:
l.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DD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DD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经学过1—9的加法,为了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用书活动要求,设计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