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范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思维导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范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思维导图)


第1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二年级暑假,娃迷上了校园励志小说。老实说,这时孩子读的书已经没有拼音了。当我把这四本书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她时,她兴奋得连连搂着我亲了两口:“妈妈你太好了。”结果这个暑假,娃把读的书换成了一份份阅读卡,尽管在写的感悟方面还少,但我想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随着购书的增多,家中又给娃专门购置了一个小书柜,现在每天学习完之后,无论多晚,娃都会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看一会儿再睡,书已经成了她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了。

经年累月的阅读,写出好文章的不二法则,这个过程很漫长,实际上却是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看来,阅读需要坚持。

不得不说尹老师是一位非常细心又细致的老师。她特别善于总结和提炼,能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细枝末节捡出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也许文章没有长篇大论,但平实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比喻,流畅的文笔却句句在理,说在了人的心坎上。现在我一有空就再多翻阅一下,书中纠正了许多错误的观点,我觉得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翻版,活生生的就像是在说自己。

我个人觉得书中的内容非常朴实,书中有很多简单可操作性极强的例子,这本书值得细细看,反复看,我也是从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开始做家教笔记,除了记读书的家教笔记,也逐渐扩展到记其它的读书笔记,到现在为止,也记了满满的一本了。

关于阅读,关于学习,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任重而道远。我想这是个大问题,也值得作为家长的我去细细思量。

第2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春节期间看完了《美国好妈妈》,一本讲述蒙氏梭利教育方法的书籍,受到了几点启发。

一、自学

蒙氏教育主张,一切学习都建立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而自学的前提是兴趣。兴趣又是如何培养的呢?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固然存在的,但不同人之间的兴趣可能并不见得千差万别,在我的认识里,兴趣来自于环境,来自于正向回馈,来自于做某件事拥有略超身边人的能力。如果做某件事情受到了积极肯定,自信心逐渐建立,成就感由此而来,兴趣也就得到提升并巩固。

这本书给了如何建立小孩自信的借鉴方法,即把事物的难度降到小孩可胜任的程度,让他品尝自我征服的滋味。所以运用蒙氏教育方法的幼儿园或托班,会有适合小孩的如厕工具,饮食工具,锻炼平衡能力的窄木条,练手臂肌肉的各种辅具。因为了解到此的重要性,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会注意鼓励并称赞她的进步,给她正向反馈,比如完成一件小小的乐高作品,做事情善始善终。

有了兴趣,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有进一步了解某个领域的动力,并且真正学到心里,学进脑海。在我的理念里,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思考,探索事物为何如此的原因,随着探索的深入,学习才能真正进行并完成。而这一切,如果是被外力强加的,后面的探索和思考无法启动。

学校里安排的各种课程,如果小朋友没有相应的环境给与这方面的兴趣,恐怕学习了知识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二、好性情

据我老公说,他们家都有“精神病潜质”,虽然是一句戏谑,但因为他们一家人都很倔强,他堂妹甚至患过抑郁症,着实让我留下了几分印象。而我的性情相对温婉,主要是受到了家人的熏陶。试问,人的性情由何而来?一是身体体质决定一个人是好动,还是更偏内敛;二是教育。

据我的小样本观察,如果是隔一代教育的小孩,更活泼好动,反面的影响是受宠太多而不懂规矩;而父母亲自带的小孩,相对文静,正面的表现就是更有纪律。

我自己带女儿,也碰到过她在外面哭着,躺在地上不肯走的情况。不过一会儿就停下了。蒙氏这本书里提到,如果碰到小孩子狂躁,首先要排除是否是身体的原因,比如饿了或者身体不适。并且在她情绪激动的时候,不适宜讲道理或者惩罚,让她把情绪发泄掉。

三、观察,不安排

这本书里说明了蒙氏学校的老师是如何和小朋友度过一天的。大多数的时候,蒙氏的老师们在后面观察,而不干预他们的进度,不着急让他们完成一件事情。蒙氏的老师并不安排学生做事情,而是由孩子自己安排要做什么事,然后观察。或者是给一个目的,然后由小孩自己安排过程。这种从小培养孩子自我安排的意识,哪怕先从安排过程开始都是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给小孩安排要完成什么事情,而不是由他们自己安排一天的目标,所以现在不少成年人都没有安排自己一日或一周计划的习惯,多数是跟随有安排的人帮助有目标的人完成他们的目标。

现在我的女儿还没到自我安排的年龄段,等他们开始有做某件事情的意愿,大概率就是可以开始让她自我安排了。

第3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就把读课外书当成一项作业来布置,读书的内容老师没有限定,范围也比较宽,就是规定每天读课外书半小时。

而家长,需要配合老师的就是检查孩子的每一项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读书签字。娃每次完成作业后,我都是看着表,拿出自己给她准备的书,命令式地对她说:“读书去。”与其说是她在读书,倒不如说是在翻书,要么一本书从头翻到尾,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要么干巴巴地读十来分钟,然后就会可怜兮兮地问我:“妈妈,到时间了吗?”“还不够,再读一会儿。”我语气强硬地逼着娃读够了老师要求的半个小时,看她读得索然无味,我心里有点泛嘀咕,曾经给娃贴上过不爱读书的标签,我也曾想过是不是她不爱读?亦或是我选的书不对路?

百般思量中,我想起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按图索骥找到了老师的提示: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

反思自己的错误作法,想起老师说,如果孩子不愿读,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块读,家长读15分钟,孩子读15分钟,那咱就试着陪娃一块读吧。寒假时,我给娃试着买来了5本色彩鲜艳字大内容丰富的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开始陪娃亲子共读。有时候,我们俩交换角色读,有时我俩一人一段轮流着读,当我模仿着书中的主人公绘声绘色地读给娃听时,渐渐地勾起孩子的兴趣,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娃有时和我共读一本书,会意犹未尽,总是会和妈妈商量:“这个绘本太有意思了,我们可不可以再读一本?”“再读一本,”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今天很晚了,明天我们再继续好一好?”。娃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现在想来,这一点,我觉得尹老师说得特别正确。看来,阅读需要诱惑。

成功地调动起娃的阅读兴趣后,我趁热打铁,又精心挑选了一部分曾荣获凯迪克大奖、美国杂志年度推荐童书、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系列、《妈妈心妈妈树》、《花婆婆》等。应该说这些绘本大都文字简单,有的书如《雪人》就是一本无字之书,让孩子发散思维;《大卫不可以》中,只有一副副夸张的图画外,就是五个字,大卫不可以,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孩子能一边描述着画面,一边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讲述这些无字之书,也相应地锻炼了娃的口述表达能力。

随着绘本阅读的升级,我偶尔也会抓壮丁,拉娃爸来扮演一个角色,而《我爸爸》无疑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一本书,在读书中,娃爸使出浑身解数,让娃笑得前俯后合,在浓浓的亲情互动中,我从来都没有见娃那么兴奋过,以至于隔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依然津津乐道。看来,阅读需要陪伴。

第4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才知道为什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也成功了。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

一、一个好作者。

一个好的作者决定着图书的整体质量。假如我们每天都是被一些科学家所包围,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地精致,当然也变得更加地耐人寻味。对于那些烂作品来讲,我们都是过眼云烟,看看就罢了,不产生任何的回应。但是一本好书,总是让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书写。

二、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到一本好的书就要知道它的好的点子。我看这本书的特点不外乎于以下这些。

1我们的选题不错。看来好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没有好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达到市场的效应,不能够营造氛围。当然,我们的一切都是市场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要的产品,我们要有能力才行。一个没有能力的,想的法子再好,也不会成为畅销书,所以以后要知道市场的走向。我们如何来判断市场的走向那?这看似不会的问题,想一想,什么都可以清楚。就像,我们刚开始能够读书一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到最终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找到路,这条路需要自己走,再多的人教也是教不会的。

2我们看到,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品,不外乎它的内容了。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类书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书都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的。举个例子,告诉我们家长们错误的做法,然后把正确做法举出来,就形成了一本书,但是,我们要是用心去发现,往往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那就是才气。我们也许知道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生硬地将它们说出来是多么地掉价。我敢相信,我们有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当然,这一定要是工作上,不然,你的才能就没有可用之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从点滴的生活智慧中告知我们真理。我们妈妈爸爸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生硬地学习又不免过犹不及,或者干脆不干好。我们要的是心智。我们看到,作者的生活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但是人家的生活和咱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进入那?我们不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而是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当然,这一定是成功的案例,若是失败的,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失败的道理,这样我们的生后就不会艰难了。我们不要教条,我们要亲身体验。我们要科学知识,但是不要生搬硬套。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必须看到了很多的要求你做的方法,但是没告诉你你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想的深层次有着怎么样的正确与失误。我们要的是最根本性的探讨,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这些表面文章我们可以所处可见。

就这样,我需要多看几本书,才能给大家做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书来。

第5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从教近二十年,为人父母也十二年,看过的教育书籍也有十几本,有时候觉得专家说得句句有理,可我实践时却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我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自己的变通能力,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教育在花样百出的状况下,自己伤肝动怒,束手无策,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交出的孩子会千差万别?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异常重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具有双层身份的我,也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为什么还有一大批困难孩子?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所以正如书上所说,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试想家里人都在看书读报纸,周六周日逛书店,孩子无形就受到好的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但我觉得这是懒人的表现。顺其自然,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是省心省力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老师或家长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变他们的态度,说得大点就是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当我读到“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学习本来是一件很累的脑力劳动,怎么能轻松学习呢?她说,在小学和中学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读到此时,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向认为,小学成绩好,中学才有可能优秀,中学基础打好后高中才能学会,真没想到成绩还可以逆转。逆转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课外读物。

读完这一章节后,回想自己的阅读教学和指导,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逼着孩子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现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学生和自家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会根据课标要求的必读书目,我大致浏览后,找到有趣的环节,利用午读时间读给孩子们听。孩子感兴趣后就推荐给他们读并开读书交流会。现在我们班两周一本书,保质保量完成。我也会在睡前读给儿子听,我的儿子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孩子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拿要求职员拿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还小,他们需要大人的引导鼓励。

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学习。

第6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的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对我们这些即将工作的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有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个人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我们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的要命、嚎啕大哭,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成人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习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习,发现学习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真善美、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习,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的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在“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中,作者的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都认为孩子必须上学前班,而作者却提出“不上学前班”这个观点,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下的一种弊病。另外,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思路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样会阻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虽然国家现在已经明令禁止不能体罚学生,但仍有很多体罚学生的新闻曝出来,“暴力教育”不但会让学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严重些,很可能会造成“教育事故”,我们教育孩子是不需要用暴力来强迫孩子学习的。另外还有很多普遍的教育误区,在此不一一提及。我们如果可以走出这些坑人的教育误区,教育的现状便会焕然一新。

伊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第7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之一了。尹建莉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之外,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结合着自己亲身的教育经历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堪称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实践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并不是尹建莉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是尹建莉如何保护女儿的。比如又一次,因为自己太忙,所以尹建莉就让丈夫接女儿到单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却不会说好话的同事会“逗”孩子玩儿,小孩子有时候会拿开玩笑的话当真。尹建莉的丈夫一来是没太在意,二来也有点拉不下来脸。为了让孩子不再受到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尹建莉就“剥夺”了丈夫接孩子去单位的权利。保护好了孩子,让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环境中成长,这难道不是同买学区房这样的行为有相同效果的吗?

作为一位母亲,尹建莉并没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尹建莉除了想要照顾好女儿之外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由此止步。所以有一段时间尹建莉的女儿在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假期回到家以后,尹建莉发现自己和女儿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借口,一旦发现了问题,立刻就解决了,让女儿回到自己的身边,注重于女儿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从尹建莉的角度来讲,即使她是家庭教育畅销书作家,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决定都是正确的或者是好的,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好到更好的陪伴的方法,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而作为成人来讲,做错决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意或者是不去管……当我们在反思与纠正过去之后,才能够走好未来更长更远的道路。

不仅如此,尹建莉还能够引导女儿,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告诉女儿在一些被动的错误选择中,该如何应对。比如又一次,尹建莉的女儿在学校无辜受牵连,被多遍罚抄。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和老师发生冲撞也许对孩子没有好处,所以尹建莉在平复了女儿的情绪之后选择帮女儿写罚写的作业,让女儿有时间阅读和做更有效果的练习。这才是一位理智、聪明的家长的选择。

第8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这本书是她16年教子手记。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的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在阅读《“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篇文章时感受很深,想起了自己在儿子上一年级开始写作业时,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非常形象地“陪”。从一年级一直陪到三年级。光害怕孩子把作业写错了。我发现儿子做错题时,就及时告诉他,让他改正。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才知道自己陪读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自从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放手,想办法从中抽身,让他自己把会写写完,不会的我会点拨他,让他动脑筋想办法去做。“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陪”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是给他制造麻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就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的重要性胜过“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处处提到作者的女儿圆圆,更多地表现了她的优点。作者只是想通过她教育女儿这一“个案”,来呈现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更多的父母们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经验。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父母都在养儿育女中感受到美和幸福!

第9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但不能缺位,而且还必须针对性地强化。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是互动、互促和共建、共进的关系。学校教育再怎么小班额教学都是集体教育,更多地解决孩子们共同学习的共性需求问题,这是教育制度和方式的原因我们不做讨论。每个小孩的天赋、禀性、习惯、情绪等因素都是不同的,如果对他们有更高的期许,必须有家庭个性化教育的参与。家长不但不能当“甩手掌柜”,而且也不能若有似无想一出是一出。而是应该有担当、有谋划、有行动、有方法、有成果。尤其是在品德、性格塑造和习惯、兴趣培养方面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实践证明这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不少家庭的优秀孩子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缺位,爸妈责任等同不可偏废。

研读这本书,个人认为不用拘泥于书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妈妈的责任。在小城市和城镇学校就读的孩子即便父母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左右,也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积极影响。现在是信息社会,通讯与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表达关心、施加影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意义非凡,尤其在EQ(情商)DQ(胆商)MQ(德商)SQ(灵商)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容小觑,侧重在IQ(智商)AQ(逆商)FQ(财商)WQ(志商)方面。父母的合理分工既利于父母各自平衡自身优劣势,也利于工作与孩子家庭教育的平衡,更利于平衡父母双方与孩子间的亲情关系,使得家庭亲子关系更为和谐。多利于此,何乐不为呢!

三、陪伴孩子不光是学习功课和堆积时间,更要引导兴趣和注重质量。

我们家的电视一般不开,因为没有价值的信息太多会占用有限的家庭教育和亲子时间。与孩子做一些益智、益心、益情的有参与性和体验感的游戏,引导、促动和启发他们做一些验证性或探索性的创新试验,成为我们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父母工作再忙,孩子学业再多,也要尽量挤出时间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地带他去或近或远的地方走走看看。为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未知,憧憬未来创造环境和机会。为他们扩大视野,拓展认知,感知外界,活跃思维提供条件和可能。孩子的成长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谁都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发现、引导、激发和创造适宜宽松的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一种负责任有担当的帮助。他们的未来虽然终将由成年后的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坚守,但为人父母已然乐见其成无所遗憾。

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始终不渝的角色定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认真地友好地与他相处,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心里的一座丰碑,天然的老师和朋友,我们应当以朋友的姿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导、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要摒弃家长作派,少一点命令多一些商量,少一点苛责多一些引导,少一点否定多一些鼓励……尽量争取孩子从内心到言行上的亲近。让孩子在和美温情的家庭氛围中阳光、灿烂的进取和成长。

五、言传身教是父母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的不二法门。

希望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父母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不想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不好?则不但需要家长耐心地讲解,更需要克己复礼带头遵循。父母并非天生就会教育孩子,需要通过不断的、认真的、务实的、正确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灵活有度地应用于家庭教育的实践之中。学习是为了教育,教育是为了教好,当父母的要紧紧围绕教好孩子这个目标努力,而不能只是为了学而学为了教而教,更不能半途而废或者得过且过。有幸成为父子母女,应该好好珍惜。为此,家长必须付出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倾注更多真切和持久的感情,把自己学习到、领悟来和总结出的教育良方持续转化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和能量,与他们一同成长,体悟其间之酸甜苦辣,让孩子和自己的人生更加真切、丰盈、充实。

六、父母应当与学校老师保持顺畅的沟通,共同关注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成长提升。

每年正常的学期有9个月左右,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孩子的思想、品性、情绪、言行、习惯、学业等情况的变化除了家长在家里能少量地看到一些表现之外,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少不了与学校老师们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在对孩子实施共同教育的成效检验和方法改进上也离不开与老师团队的有效合作。唯有这样做好信息共享,才能便于家长在掌握准确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改进方法和调整重心,做到有的放矢,成效可期。这一点我们家做得还不够,今后会加强。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习惯、行为规范、性格和情绪控制能力,特别是专注力和投入度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与老师们的高频沟通获知孩子的反应和变化来更好的引导孩子在自立、自律方面有所长进。

以上只是思想认知上的些许提升,这个相对容易。难的是坚持去做并且持续做好以求越做越好。通过该书的研读,引领我们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技巧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对今后的家庭教育必将产生直接而积极的影响,我们也深信将会把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一己浅见,权以自勉。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期家长读书活动。祝孩子们茁壮成长,老师们工作进步,华小越来越好。

第10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这本书可以说是老牌的育儿书了,将中国人欠缺的一些教育理论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为例,将育儿的理念娓娓道来。

豆瓣评分达到九分,分高的原因很好理解,首先是作者将大部分家长苦恼焦虑的问题予以了讲解,并给予了适当的解决方案,适当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作者的孩子——圆圆真的是非常优秀:跳级、高考语文分数高达140分、善良有同理心、不说谎、学校选举自己都不知道反而是同学帮着去拉票……是一个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绝对优秀的女孩子,可以说从作者的描述上看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的孩子,因此有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完美的教育案例,比任何广告都要来得有用,就相当于作者告诉大家:来,跟我学着教育孩子,你也可以拥有这么优秀的孩子。

这种感觉很熟悉,樊登的书中也是如此形容自己的孩子的:我不要如何如何,只要如何如何,孩子就如何如何。这也是为什么樊登的广告特别适合抖音小红书这种载体,简单易懂,看上一分钟就觉得醍醐灌顶,潜意识中觉得只要跟着他们,我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殊不知,他们能说出这种话,能够有如此多的耐心,是需要多少文化素养和教育经历去支撑的,所以说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历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过程,它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与之相比,我更推崇蒙台梭利的书,她的理论虽然古旧,但是更加有说服力: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展开实验的都是之前一直在大街上晃荡的,雨果书中描述为“活”在大街上的“野孩子”,他们家庭情况各异、智力情况各异,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儿童之家”的系统教育,他们都获得了影响一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教育经历所得出的教育著作和之前两种相比较起来更加具有理论性也更加适合性格各异的各种情况的孩子。

第11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二年级寒假,娃的老师布置了背诵5首新的古诗词,选的是小学生必前古诗词75首,可娃背完了老师要求的五首后,就死活不愿意再往下背了。寒假这么长,如何度过,左思右想之际,又去老师的书上找答案。

我还记得看到老师说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老师提倡让孩子多读些诗。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只要你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

我就如法炮制,每天早上,懒懒的我都会爬起来和娃一起背新的古诗。晚上我们复习一遍,接着比赛默写,看谁背默得又快又好。虽然娃有时的字写得还不够正确,但我把批改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当老师。我们互相评论,用红笔批改事实证明,娃这个小老师当的认真且负责。

给我写的评语也很中肯,这么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三年级,学习新知识,她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我们要背的古诗词,现在我好多都已经背过了。”现在想想和孩子一起背诵,的确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看来,阅读需要兴趣。

第12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这个假期我重温的一本书,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有看过。第一次读这本书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会议中向我们年青教师推荐后我把它买了回来。读这本书是一气呵成,里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虽然书名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只是为了提醒家长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在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我,不仅能从书中找到方法应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跟现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学习来惩罚学生。书中的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里面写到: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学习,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学习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破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一点我还是有亲身感受的,我们副课老师每周就跟孩子见一两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美术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带工具,你绘声绘色讲了半天,结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带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过他们的。我有时候脾气来了,也罚抄语文课文。其实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觉性,罚抄是为了以后记住。好像这么说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的确忽略了暴力作业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成恐怖的事情。当孩子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课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到美术的快乐呢。家长不重视不协助孩子,不带的照样不带。罚抄也不管用,其实我的做法还是不得其法。

在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不可思议,不敢随便向孩子宣传这些观念。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课内容做成一颗颗美味的五彩糖,让他们舍不得转移视线。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管还是不管?

有人问著名的央视记者柴静:你做新闻,你关注的是什么?她回答:我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那么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师的书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不过多束缚。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毛病其实是正常现象,不应该太苛刻对待。人的成长不是一天、一年,是几十年长长的时间,不必纠结于他一时的小错。有时候只需要心灵触动那么一下,一棵脆弱摇摆的小苗很快就能长成挺拔的大树。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作为老师,有时要停下自己的脚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白岩松说: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了出发时为了什么。我们刚进入教育行业时,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好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还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路。

第13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书中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也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第14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听说这本书好多年了,坊间山寨的也不少,终于抽空读了。有了很多育儿书打底,自以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已很有心得,为乐小贝度身定做的育儿笔记都有不少了,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笔记,补补自己还没经历或来不及总结的,感觉也挺有收获。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并非那些点点滴滴,而是某一章节让我自省,真觉醍醐灌顶。作者说到一个事例,名校毕业完美主义某女,读了很多早教书,孩子尚在襁褓就开始唐诗熏陶,早期教育也的确收效明显,孩子表现出色,在幼儿园的智商测试中得了第一,让她更加全力以赴育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却越来越差。我相信,读过这么多书的家长肯定不会犯一些“方仲永”之类的低级错误,她一定比大多数的家长懂得更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作者说是对孩子管束太多。反思起来,我和她又有什么两样?正是因为下过很多功夫,自以为懂得很多,价值观正确得很,又是完美主义强势的个性,对孩子才会事无巨细地高标准严要求,长此发展下去,乐小贝和她的孩子又有什么两样?还好早早读到这个故事,真的应该悬崖勒马好好梳理一下育儿思路了。

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管束孩子,处处盯着他、纠正他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比之下,放手让他自由发展,适时调整他的基本发展方向对我来说是更辛苦的事,因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不去管束,担忧他的发展、操心他的安危,觉得他没有在我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些自信呢?想想自己这样由着性子一路走来,也没有读很多自我发展人生规划的书,尽管殊多遗憾,大体还是好的,为什么非得要事事追求完美呢?倘若乐小贝将来像我一样,虽然有很多事情学得不精,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但生活悠游自在,工作稳定家庭和睦,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想到前几个月曾经和丁小卑探讨过,以他大而化之的个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教乐小贝?他说,他觉得严重的事情就会管。可是问下来很多事在他眼里都没达到严重的程度,诸如不学习算不算?偷家里的钱算不算?阈值太宽泛了。丁小卑反而能从中提炼出他的优点来,简直太淡定了。但不管束不代表不引导,只是不像我这么上纲上线视若洪水猛兽,一定要讲个清楚明白,完全可以平和地以乐小贝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这么看来,大条如丁小卑或许在某些育儿方式上比我直觉更准确。

不管之管是门艺术,教育本来就不是这么刻意的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而且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处理方式的错,自然也不是仅仅靠多读书就能学会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首先要摆正心态,平等对待他,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次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才是多读书,不光是育儿书籍,也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更好的表达艺术,能以符合儿童理解和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沟通,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自然就全面发展了。

第15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第一次做妈妈有些紧张,同时也有少许兴奋,怕做不好又怕太娇生惯养宝宝。近期在同事的推荐下看了第一本育儿书,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虽然宝宝才七个月,但是整本书看下来我觉得我收获颇深,有些认识早晚都会用到的,有些方法也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时调整。

针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下面是我这个新手妈妈总结的认为书中比较好的方法以及观念。

1、对待孩子有些观念及认知应该尝试是以同等身份的对待。不要吓孩子,明确的告知孩子。比如打针有些疼,可是这个疼可以忍受以及为什么要打针。让孩子打心里认同,而不是被恐吓住。

2、不要捉弄孩子。逗和捉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

3、善良豁达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给小板凳揉揉疼,通过新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感知这个时间的理解、善意和尊重。

4、古诗滋养孩子。把故事当做唱歌,体会其中的律感。

5、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小朋友对于凡是都有好奇心,在一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的错大部分在于不成熟,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你我好多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长。

6、把学习当做轻松的事情。学习不是惩罚,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写作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同时对于孩子的阅读也需要诱惑,创造一个环境,言传身教。读后感·同时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孩子重在阅读,而不在于一定要看有用的书。只有扩大知识范围,阅读范围广,潜移默化孩子的作文水平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7、日常生活中进行品格教育。

8、针对学习,不要一定限定于考100分,以及考好给予奖励。不应把奖励当做考好的一个诱饵。

9、不管是最好的管。

10、不怕小动物。

其实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同,在与孩子成长的路上,肯定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有些事情确实无法一概而论,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能也需要适时调整来看。不过不管怎么样,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我们与宝宝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们家sunne虽然才七个半月,每天早上醒来都特别开心。身边如果没人醒来他就开始用小手拍打爸爸妈妈,一定要叫醒一个。

第16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当代成功的教育专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该书的7大章从孩子培育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让人们对于“母爱”一词产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读这本书,我尝试代入角色,站在“母亲”的角度阅读——假设自己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做,相比之下就会发现并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细腻、敏锐的触觉,如在常规思维下,当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首先教小孩“责怪”板凳,表面上对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潜移默化中却给孩子灌输了“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找别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给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却让孩子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学会反省自身、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成功的教育方式与平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别就在这种细节之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处都展示了诸如“给板凳揉痛”这般有爱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实操方法。作者善于结合亲身经历,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从实践总结出理论,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空泛飘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专业性,又增加了书本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并且孩子的习惯的形成会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因此,身为父母,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后确立的新目标——以后要当一个好妈妈,从正确的教育方式开始。

当然,这本书的定位并不只是妈妈或是父母。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们,作为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启发的,例如第二章中关于学习和阅读问题。如果学习好比长期投资,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支优质的潜力股,或许在低年级的时候课外阅读的力量还未能显示,越是坚持、积累、沉淀,到了后阶段它便越发升值,越能增强我们的个人竞争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视了其重要性,渐行渐远的差距在后期学习中也很难再补回来,损失将是惨重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从小忽视课外阅读,并非父母老师没有正确指导,而是自己没有树立起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轻,结果到后面的学习会深感越来越吃力。因此阅读到这一点时我深有体会,在懊悔的同时也该重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力量,重新抉择,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份“投资”,不让自己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再次懊悔!此外,书中对品格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值得我们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应主动把自己培养为自觉、自立、自强的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还没到以父母身份学习模仿书中教育方式的阶段,但也已经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导的岁数了。现在的我,愿读一本好书,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记住学到的东西,希望在未来少走弯路。

第17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我还没拥有自己的宝宝,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用来对照自己父母,对照自己,看看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在我身上留下多大的痕迹?

我是个害羞、自卑的人,一直害怕面对社会,面对陌生环境。小时候,妈妈说女孩子要文静,结果行为处处受限制,不爱说话反而成了她心中优点。长大后,妈妈发现我实在太“文静”了,反而要求我活跃,说她那么活泼的人却生了我这样的人。其实,我好想对她说,小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除了先天遗传,后天的更多也是父母教育。每当我说道育儿这个话题,她也不会和我讨论,总不耐烦说一句,等你有了孩子就懂了。这一句话也恰好是她与我地位不平等体现,不容我辩驳,绝对权威。小时候被塑造成那样的人,长大后又如何轻易改变呢?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正如书中说的,父母暗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她不会懂的,正如她现在逢人就不停说,我太文静,太不敢面对社会。说多了,我更加不会当着她的面去和人们聊天、沟通。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枉格。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我不愿成为自卑、害羞的奴隶,可是我实在无法摆脱。

我不知道这样的妈妈是好是坏,她塑造了我性格不好的一面,但也塑造了将来好的一面:学会如何对待我将来的孩子。

第18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儿子还上幼儿园时,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于是就网购下来,一口气就读完。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教育理念。儿子上小学后,又重新将此书读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此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儿子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第19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第20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因为儿子是个极有个性的孩子,因此对他的教育破费心思。同事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前后一共读了两遍,深深地被吸引,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受此影响,我的儿子每周二、周四下午就不在学校上大课,我们就让他自学。有人说二年级自学太早了,实验下来,他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很好,学校考试非常轻松,已经开始接触四年级课本,是三年级奥数班的佼佼者。我们得出结论,教育没有定论,适合的就是好的。

二、对自理、独立能力的培养。

玉不琢、不成器。雏鹰要想蜕变为雄鹰,必要有第一次的展翅鹏飞,不然永远都不可能。因此,这个学期,我设定的目标是让他到家附近的超市、饭店购买物品和饭菜,尝试独自上学等。当然,前期家长要引导,要对孩子讲明安全性。一个学期训练下来,儿子能到离家300米外的超市购买指定的物品,能过两个斑马线到一家人快餐店买饭,能一个人过两个红绿灯步行上学,路程15分钟左右。训练下来,发现孩子胆子更大了,性格非常开朗自信。

当然了,孩子还是有一些习惯需要改良,比如做事拖拉、上进心不是很强等,还要继续培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