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安,最先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大雁塔?兵马俑?羊肉泡馍?我最先想到的是西安事变,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就是西安事变,那个时候年龄还比较小,学完课文,也不知道西安在什么地方?但是从那个时候就特别地敬佩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来西安,长大了,一定要当兵,要做像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似的人物。今天来到西安,就急着要先去西安事变纪念馆。
现在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就是张学良将军公馆和杨虎城总将军公馆,他们的公馆都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小楼。室内展出的张、杨将军的生平、史迹,从这些展品,足以表明他们是一位坚毅、自信、深沉、乐观的铮铮铁汉。
几十年过去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张、杨二位将军,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一个上午,我一直在激动、惊叹的情感交融之中,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并在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公馆拍照留念。只可惜西安事变纪念馆留言桌上的笔没有水了,我的留言,只在在电脑上写了。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背信弃义,只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积极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通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事变的成功发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再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最后蒋介石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观看完西安事变这部激情昂扬影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张学良、杨虎诚这两位民族英雄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所折服。由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导致东北三省相继沦亡,被日本关东军践踏在铁蹄与炮火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使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旧中国摇摇欲坠。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仍然置大众的生死于不顾,处在极度的花天酒地之中,人民的鲜血化成了他们杯中的美酒。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完美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发奋,但是应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但是要想蒋介石放下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
这是,陷入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英雄来促成国民党放下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发奋,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带着国恨家仇,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下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最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发奋下,蒋介石最后口头答应:放下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没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们国家的伟大进程不会有这么快,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
东北军原系奉军改编,1930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奉军由此改编为东北军,成为中国东北边防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各界纷纷谴责政府,蒋介石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把张学良当作“替罪羊”,而张学良为了维护蒋介石毅然把这个罪名揽在身上,由此背上“不抵抗将军”的臭名,并引咎辞职,出国。而出国后的张学良在外面考察一段时间后,准备回过参加抗战,可是这时蒋介石居然把东北军调到西北地区,充当“剿共”主力,而张学良此时不明白蒋介石的用心,全力“剿共”,结果损失惨重,张学良为了给东北军恢复元气,去向蒋介石要求增加经费,补充损失,可是蒋介石不但不补充,反而撤其番号,事实面前,张学良明白了蒋介石的用心:他是想借红军手削弱张学良,不过蒋介石既然想削弱东北军,为什么不在九一八事变前,默许张学良抗日呢?东北军那时陆海空三军齐备,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是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并且有人民的支援,我想日本关东军也难以得逞,为什么蒋介石会下令不许抵抗,又让东北军在内战中损失兵将呢?
如果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下令他抵抗,这不也是既削弱了东北军的实力,也削弱了日本关东军,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张学良要补给不成反而被削减了两个师的番号,加上东北军内部厌战情绪十分高涨,张学良顺应当时的抗战口号,决定联共抗日,几次向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都被蒋介石拒绝,张学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毅然逼蒋抗日,实施兵谏,迫于困境和压力,蒋介石终于同意联共抗日,不过后来为什么张学良要送蒋介石会南京呢?蒋介石抗日真是来之不易,西安事变也光荣载入史册。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