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关于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组织生活会》要求,本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一主题,深入检视问题,认真剖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结合个人实际,剖析如下:
一、学党史悟思想方面
本人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提高政治思想站位,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本人严格按照省委、集团及公司党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统一部署,根据“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把集体学习、集中研讨作为重点方式,把潜心自学作为重要基点,积极参与“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专题学习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増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为群众办实事方面
本人踊跃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省委、集团及公司党委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扎实行动,真正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进一步推动人民城市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三、服务大局开新局方面
本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党史学习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前进动力,以史鉴今,立足于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把支部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司70周年。
四、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1、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不够、不够系统化,政治敏锐性、鉴别力还不够强,不能用更高的标准衡量、要求自己,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灵活性须加强;
2、自觉主动抽出时间学习不够多,平时自己固然也正视党史理论的学习,能够及时、认真的学习有关政策,对于学过的部分东西没有进行反思、深刻钻研,全面、系统的钻研精神须加强,应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加强理论学习;
3、深入基层群众次数不够多,了解党员及群众思想现状不够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是很明确;
下一步努力方向: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公司发展战略,坚持党建、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要进一步加强党史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史、党章、党的纲领及国家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党史理论学习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注意工作中的统筹兼顾,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进一步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踊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开始,用身体力行诠释着国企的担当。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结合我局环保工作,特制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组织生活会方案。
一、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坚持正确党史观,坚持交流体会、盘点收获、提高认识、查找差距、解决问题、锤炼党性相贯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目的,确保开出高质量、彰显新气象。
二、召开时间
专题组织生活会在2021年6月28日前完成。
三、方法步骤
此次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打牢思想基础。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前,要组织支部党员通过理论宣讲、党课辅导、交流讨论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最新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和党内有关重要法规,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打牢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思想基础。
(二)开展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思想。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多种方式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有组织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都要开展谈心谈话。党支部书记要重点同新发展党员、新转入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谈心谈话,征求对党支部的意见建议。谈心谈话既要交流思想、沟通工作生活情况,又要相互听取意见、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认真对照反思,查找突出问题。党员开展党性分析要重点查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党史悟思想情况。对《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规定书籍,读了没有、读了多少、有什么感悟。二是履行党员义务情况。对照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党员提出的意见等,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改了多少、改得怎样。三是为群众办实事情况。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反思在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实际解决了哪些问题。四是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差距。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书记要代表党支部述职,报告半年来党支部工作情况,述职要突出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情况,突出查摆问题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党员要联系支部存在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查找不足,进行党性分析,明确整改方向。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联系具体人具体事,自我批评要直奔问题,相互批评要抹开面子,直截了当指出问题和不足,不讲空话套话,不搞一团和气。
(五)坚持立行立改,抓好整改落实。会后,党支部和党员要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摆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要积极抓好整改落实,可以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解决的,要细化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作出说明。
三、工作要求
(一)认真制定方案。各党支部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本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方案。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带头学习,带头谈体会,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整改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总支要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抓好组织生活会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忠诚卫士,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必须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要矢志不渝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带着崇敬、带着感情、带着信仰、带着责任使命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实,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途径推进理论创新,是顺应时代大势、适应实践所需、植根文化沃土的科学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要抓住学习教育这个根本,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始终保持纪检监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追求、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作为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学思践悟的执着,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持之以恒深学细悟、真信笃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以上率下、领学促学上下更大功夫。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深学习,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把举办中央纪委委员研讨班作为“第一课”,组织开展驻委领导读书班等一系列活动,带动全系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并贯穿始终,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直接抓、负总责;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从自己学起,增强“头雁”意识,确保不挂空挡、不落一人,营造学习教育浓厚氛围,带动广大干部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在全面系统、融会贯通上下更大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主要内容,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要求,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部署和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切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工作方向、发挥更大作用。
在结合实际、知行合一上下更大功夫。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重要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锤炼党性作风、强大实践力量破解工作难题、强大精神力量振奋精气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政治理论学习同个人思想实际和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工作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在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极大振奋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砥砺奋进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的出版,为全党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提供了重要教材。《摘编》分九个部分,集中收入习近平同志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对于全党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定政治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这是我们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涵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这些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原则等,已经明确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每一位中国公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清楚。
我国的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习近平同志用“四个能够”做了精辟概括。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他强调,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有充分的自信。坚定制度自信,“首先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每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都是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因而都是不同的,并非只能选择一种政治制度模式。这是习近平同志着重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关于怎样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理论概括,提出“八个能否”的标准。即:“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他深刻指出,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关键要看实际效果。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他还举例说明,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但还需要完善和发展,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同时强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削弱和减少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这一点要十分清醒。他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切实防止”的要求,为我们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他还指出,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进入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要从这一历史方位出发,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极为宏大、全面系统的改革工程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有着特殊重大的意义。
学习习近平同志这些论述可以深切感受到,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得越来越深刻,讲得越来越具体、清晰,令人信服,使人自信。特别是从国际比较中,从那些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而深陷社会动乱、战乱国家的教训中,感受更为深刻。正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最为强调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学习领会的问题。
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最深刻最精辟的论述就是关于“两个最”的著名论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他还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他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对此,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很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否定和淡化党的领导的错误观点,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那样做在思想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险的。他特别阐明了党与法的关系问题。指出,我们说的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就在于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这一点必须牢记。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习近平同志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鲜明、生动、具体。他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像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我们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因此,必须强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有力贯彻,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并通过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总结我们党已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深刻阐发,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关于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不能依据地位、财富、关系分配政治权力。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重要形式,即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要拓宽协商渠道,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方向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按照这个总方向,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优化各级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突出强化责任,确保权责一致。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
关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统战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这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式。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民族、宗教工作,港澳、对台、侨务工作,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要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建立旨在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群团组织来帮助党做群众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和优势。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十三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关键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群团组织作为一个成员众多、有着几千万甚至几亿成员的组织,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必须大力健全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必须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还要注意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题。要克服一些群团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贡献。这是群团组织同一般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也应该成为衡量群团组织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政治标准。
习近平同志上面这些精辟论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认识高度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的深刻回答,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新篇章,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我国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今天,加强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坚决地旗帜鲜明地维护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根据党支部《关于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收获,同时对照需要重点查摆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进行了剖析,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大会气势恢宏,场面盛大,让每位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了庄严感和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极强的思想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聚磅礴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信心和决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紧紧跟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学习领悟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党的号召为旗帜和引领,开拓创新、实干担当,团结一心、感恩奋进,扎扎实实做好弘丰公司党支部各项工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学习情况及感悟收获
我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心学习、用心领悟,把自己摆进去,以理论结合实际,以党建为引领,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考验和磨砺中提高觉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同时按照党组织部署,我还学习阅读了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目。我们党的历史是一本经验丰富、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食粮”。我静下心去学习,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党史学习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浮在表面,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党的历史,原汁原味地学老一辈革命家谈学习党史,把学习党史作为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科目,反复学、认真学,时刻铭记党的艰苦奋斗历史,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三、党史学习教育收获、不足及整改措施
(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有以下三点收获
一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铸就了信仰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坚如磬石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共产党人视死如归、革命到底。无论是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后英勇就义的夏明翰,还是断肠明志的陈树湘,他们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都启迪着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践行为民的初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要将增强自己的历史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放在首位。
三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涵养清廉之风,加强党性锤炼。百年党史见证了共产党人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的历史自觉和勇毅担当,我深刻吸取经验教训,始终坚持自省自警自律自重,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存在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认识到自己的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理解和领会还不深、不透,缺乏一种挤劲和钻劲,理想信念不够牢靠。
2.对党史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坚持唯物史观学习研究百年党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意识还不足。
3.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做得还不够,自身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学习理解不深刻。
(三)原因分析
1.主要原因为学习不够,存在以干代学的问题,学习不深、不系统。“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不论担任什么工作,从事什么岗位,学习的问题都应是第一位的,不能用学业务代替学政治,用工作代替学理论,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学进去,并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主要原因为增强历史自觉不足。没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党在百年历史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需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性,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3.主要原因为弘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做得还不够。没能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主要原因为党性锤炼不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荣誉的获得,有时会错误的认为,党龄越长,党性的修养就自然会越来越强,头脑中自觉主动锤炼党性的警醒还不够,缺乏了经常性的党性锤炼,就在思想意识、党性修养上与党组织的要求存在了差距。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1.增强学习意识。把学习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争做勤奋学习、勇于思考的模范。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真正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之以恒地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和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2. 增强历史自觉要开拓历史视野,树立大历史观。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就要把百年党史放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去认识和把握,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研析机理、探究规律,观照现实、谋划未来。就要树立大历史观,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将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坚守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主动、坚决、彻底地进行自我革命,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无不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力量源泉,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我将加强对优良传统的弘扬,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于岗位实际,关心体贴支部党员,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时刻保证自己的思想不掉队、自己的作风不掉队。
4.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在坚持理论学习中锤炼党性。把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作为生活习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肃每一次党内生活,切实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在认识交流、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履职尽责情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立足于普通的岗位发挥作用,在平凡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作出表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总书记讲话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对照党员标准,认真进行剖析,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坚持世界观的改造,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时刻保持竞争意识,树立服务意识。作为一名党员,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创新服务。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再好的岗位也没有贴上任何人的名字,优胜劣汰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不同的岗位上,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干出业绩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在工作上率先垂范,珍惜岗位,尽职尽责。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准了自己的岗位,明确了本职工作责任、确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工作落实。并能够针对自己工作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出击,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
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的遵旨。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服务意识贯穿到自己工作和生活当中,想事情、干工作,都从这个意识出发,时刻关心身边同事的思想状况,积极组织集中观影、户外团建、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促进广大职工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生活上也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集体多做贡献。磨炼正确的心态,极力克服眼高手低,说功强,做功差,对人严,对己松等各种不良风气,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心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岗位工作中。淡泊名利,不好高鹜远,不心浮气躁,看淡权力、地位和利益,抵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始终站在维护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塑造自己的党员形象。积极投身于实现党的伟大理想。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政治报告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一种慎重评价,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项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清醒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走不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人家的一套,走人家的路,它就丧失了历史主体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是中华民族主宰自己的历史命运、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无容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毛泽东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独立自主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后,又成功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所觉察,并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和讲话,提出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引以为戒”,“少走弯路”,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诸如关于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外国的经验和模式,要从中国“一穷二白”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划分为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关于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合乎科学的东西,但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关于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包括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毛泽东这些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想,尽管还不够完善和系统,不够全面和具体,但其思想的提出和所作出的探索是极为宝贵的。它毕竟是我国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伟大起点,进而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了理论引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拨乱反正,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严重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思想解放,文化鼎盛,社会和谐,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愈益显得光彩夺目。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只有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增加了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注重物的丰富到尊重人的发展,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现代化进程提供稳定的社会架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使中国的现代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升华之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地讲,就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任务又可具体化为“三大历史任务”,就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就为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指明了康庄大道。
二、理论自信
恩格斯曾断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时,毛泽东曾十分形象地说,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然,实际过程要复杂得多。那是一代人的探索,漂洋过海到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严格地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我们找来的。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要把从西方寻找来的真理,变成改造东方大国的武器,形成中国革命的理论,引导革命取得胜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然遇到许多特殊和复杂的问题,甚至付出巨大代价。其实,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及其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年,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有的放矢”,一定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的靶子。所谓“有的放矢”,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大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把它称之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正是由于我们党坚定地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才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继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后,毛泽东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摆脱苏联桎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误,有经验有教训,但毕竟迈出了伟大的步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着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代表着我们党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发展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土地和改革发展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
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国情所决定的。中国近代史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建立、完善和发展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进程中,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化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加以验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理论的与时俱进催生制度的与时俱进,道路的不断拓展需要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框架与制度体系,但是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依然在探索过程中,社会的不断发展当然需要制度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我们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