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这里听,各位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讲解节能改造的技术,是我个人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学习的过程!希望能与大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
我个人的理解“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是对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没有被利用的余热、余压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利用后,实现了节能、减排、环保效益的经济活动的支持和鼓励,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我们的建议呢奖励资金合理利用,真正要它的发挥鼓励作用,对于节能效果显著,投资收益合理的项目建议采用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推广,政府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融资贷款困难或指导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实施。将奖励资金用在节能效果显著,但投资回收期长,技术改造风险大,符合国家地区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上面,资金的使用偏向商业化推广有难度的技术改造项目上。使节能技改奖励资金发挥奖励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针对20xx年的.申请项目,从支持鼓励推广模式来看,我们认为第一项公司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第八项公司发电厂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改工程项目余热利用节能改造都可考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来实施。
从技术方面来看,本次申报的项目中有6个以上的工程涉及电机节能,其中有5个采用电机变频节能。电机变频节能方面呢,不是所有的泵都可以做变频节能,具体哪些泵适合做变频节能,建议参考《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条件》(gb/t21056-)。另外,第十四项公司电机节能技改项目计划将大量的电机(556台)更换为高效电机,电机的节能不一定要全部换为高效电机,改变电机的运行调节方式(如变频)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式。具体采用什么手段,要具体比较分析。
另外,我们认为第二项公司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的余热回收工艺上应作充分论证,炉渣余热回收方式多种,换热器直接回收、热泵间接回收等方式都可实现,建议从系统的可靠性方面多做考虑,充分论证后再决策。
第五项公司的项目采用水轮机、废热蒸汽轮机作为原动力取代电机驱动风机水泵方面都是比较好的节能措施,直接利用势能和热能做功,中间免去发电环节,能源的加工转换环节少了,能量的损失相应减少。同时在使用中,可彻底解决电机启动时的冲击电流对电网的危害,可大量支持鼓励。
第八项,拆去锅炉,汽轮机的高压缸抽汽供热的方式是否经济合理,值得探讨。两台生活锅炉只需要生活热水,完全可以发电再抽取蒸汽供应,也可以考虑采用吸收式热泵将汽轮机冷凝热量回收以提供热水,满足生活用热水需要,同时增加发电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第十一项公司没有明确余热蒸汽的利用,看不出问题。
第十四项,纺织公司的中央空调还可考虑中央空调的其他一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例如双温温湿分控技术,在这些行业里面的应用时非常成熟的。这方面我们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针对这次的申报项目,我们的意见就是这样。
谢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来到这个年级,同老师们一起做好xx届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其次,是我初次到这个年级,对这个年级的学生和很多老师都不太熟悉,因此希望全年级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够主动和我交流,便于尽快掌握本年级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我也是第一次担任年级组长的工作,没有多少经验,恳请各位同仁能及时的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和改进,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在我们全组老师齐心协力的配合努力下,xx届高考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使得高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这里我拜托老师们了,也提前感谢老师们了!
今天我想和老师们谈一点xx届高考备考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我们新一届高三备考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我校的生源,我认为管理和教学必须双管齐下,其中管理应该是第一位的,一个班级的质量如何,班主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
我主张把“班级管理”这个词改为“班级经营”,我们的老师与其说是管理班级不如说是经营班级,经营就是做生意,讲究的是“低进高出”,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水平,相信老师们会有这种理念的。下面我简单的谈谈我的班级经营的一些做法:
1.班主任的职责并非只是管理学生,而应该及时、主动的与科任教师多联系,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同时协调好各科老师的关系。班主任首先要有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否则我们不可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只有班级的每位老师的态度一致,对学生的要求一致,只有班级的每位老师都有强烈的信心和责任感,这个班级才会有希望,才会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2.建立健全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有力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把班主任解放出来、减轻班主任负担的有力措施。
3.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如教室标语、激励语、学习园地等的布置,图书角的安置等,这些是不可小视的激励学生成长的有效措施,都可以由班委分工做好这些事情。
4.教会学生做人。一是学会尊重,如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事实;二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约束自己,主动学习;三是学会合作,在一个班级中不应该存在相互嫉妒、猜疑和不信任的同学关系,如形成尖子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愿意和尖子生交往的良好风气。四是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去做,守时、守信用,测验、考试不作弊,人人都要认真对待每次考试。总体可概括为传统的“忠、孝、仁、义”四个字。
5.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各种社会资源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班主任还要了解各科的情况,适时的利用班会课或养成教育课开展学习方法的专项指导。
6.关注好学生和问题学生。及早发现很有潜力的好学生,确立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旦确立之后,及时通知其家长和本班全体任课老师召开专门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该生的高考目标,各科指标,分析该生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各科老师提出该科目的具体要求,提出对家长的要求。并在今后必要的时候再次集中召开会议,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措施。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要多加关注,防止放弃目标、早恋或者是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对问题学生的策略是加强教育,一步一步提出较高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信心,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而且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总之是将其对班级、对好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为我们可以不用特别担心上线率,同时也使他们相对有所提高。原则上不要同意学生利用正常的在校学习时间外出补课。
7.及早发现特长学生,指导其发展方向。如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可能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可动员他确定方向,联系相关老师抓紧训练,专业考试结束后,这些学生通过努力上本科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且学校有非常好的场地和设施,不充分用好完全是浪费。
8.高三班级仍然要重视文体活动。对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都可以积极参与,这对于班级凝聚力、自信心的树立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9.高三班级更要重视常规管理。对仪容仪表、早恋、考勤、课堂纪律、午休晚睡等的管理丝毫不能放松,在这些方面稍有放松的话,将是前功尽弃,整个班级的状态迅速变差、整个班级的成绩将迅速下滑。
10.班主任可要求学生坚持每天练5~10分钟的字。可以是任何字体、任何字帖,做好了这件事,学生的总成绩至少可以又增加5~10分,有时单独一个科目也不只增加这个分数。
二、教学方面
1.制定细致的复习计划。尤其是一轮复习要力求一步到位、时间和复习目标的安排具体,至少要安排到每周应完成的任务,包括知识内容和训练、月考等。通过一轮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不留遗漏。上一年我们生物学科的做法是,一轮复习结束之后,迅速进入综合训练和选择题训练,并将专题复习融入其中,尤其是在4、5月份,每天完成一套选择题,由科代表负责安排和对答案,不做统一讲解。
2.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至少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理清历年考点分布、分值和命题趋势。精心命制好每一次的测验试题或月考试题,决不原本的照搬现成的任何一套试题,并做到滚动式的训练。
3.重视课堂效率,讲练结合。尽可能争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为我们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不会很自觉的,所以有的作业布置到课外是及其无效的,与其让学生在课外去抄袭大量的作业,还不如在课堂上做好两、三个题。当然不同的学科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数学就不可能没有课外作业,但是一定要控制好作业的量,量多了质就不能得到保证。
4.不滥订、滥用资料。教辅资料有一套足够了,因此一定要选好教辅资料,之后就不能再换,因为任何一套资料都有其完整的体系,要是我们一会儿用这本,一会儿用那本,反而失去了完整性,就可能出现遗漏。资料过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都完成,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5.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及早进入综合训练,并坚持至少两周一次,有利于较早训练学生安排好答题的顺序和时间。
6.对重点学生的培养。根据班级确定的重点学生名单,安排好培优辅导的时间,强化训练,关注细节。对重点生的要求是不能有知识上的任何缺陷,要能自己总结知识体系,作业、测验面批面改,考后及时找各科老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失分原因,要细致的分析正确的和错题的解题思路、书写步骤、文字表达是否规范、标点符合和专业术语使用是否恰当、变换角度是否能做等问题。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及时辅导和训练,突破有问题的难点和知识点或者题型,做到考后一百分。总体来说,对重点学生的要求是一分一分地挣,逐步提高,各科兼顾,全面提高。
7.对差生的工作。重在教育,鼓励提高,要求做基本的作业、拿到基本分,主要是使其不愿学习、不愿做作业的态度不要在班级蔓延。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得与失,一起分享教育工作带来的苦与乐。我内心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很荣幸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言,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我的发言谈不上经验,只是将我对数学这门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我发言的题目是《渗透整体思想,让知识不再零散》。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者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而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理解新知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着眼点往往放在局部而不能关注整体,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数学的本质、精神和精髓。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合适的数学知识载体,适时引领,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感悟和接受整体思想。
一、串联数学知识,沟通知识的有机联系
数学知识有的相对独立,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对局部或单个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而对涉及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方面,缺乏必要的组织教学,造成数学知识间互相封闭,内在联系被割裂开来,使得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忽视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突出对问题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引导学生把某类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整体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连续带了三年毕业班数学的我,第一次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每道习题,读完题目我总是先问学生这题用什么策略来解决,新课结束之后,感觉学生能够理解且比较熟练地解答同类问题,可是进入综合练习阶段需要自主选择策略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就无从下手。后来我深入解读教材,上网搜索后发现,本单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例1、练一练和例2三道适合选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题型:
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这些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例1的题型结构是已知总量、份数以及份数之间的倍比关系,求每份数。解题的基本思路是“用大杯替换小杯“或者”用小杯替换大杯“,替换后总量不变,份数发生变化。”练一练的题型结构是已知总量、份数以及份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求每份数。解题的基本思路是“用大盒替换小盒”或者“用小盒替换大盒”,替换后份数不变,总量发生变化。例2的题型结构是已知总量、总份数和每个部分分量对应的份数,求两个部分量。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假设都是大船”或者“假设都是小船”,总份数不变,总量发生变化。
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三道题虽然结构不同,但解题思路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大杯替换小杯”其实就是“假设都是大杯”,“用小盒替换大盒”其实就是“假设都是小盒”,而例2的“假设都是大船”也可以理解为“用大船替换小船”,因此,“替换”和“假设”实际是同一策略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时不要纠缠于分析某个问题到
底是用替换策略还是假设策略,我们应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替换或假设后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哪个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如何调整这个变化从而寻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进行这样的“整体解剖性教学”后,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清晰、明朗起来。
二、把握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数学活动的经验的获得绝对不能仅仅依赖于“参与”与“经历”,而应重视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要组织反思性活动,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小节“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教材呈现的学习思路是:先观察、猜想,然后动手操作、验证,最后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教材呈现的是严密的、演绎的知识体系。但不能反映新知学习时的思考过程和探究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难与困惑。因此我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先出示一个圆锥,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圆锥的体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出圆锥的体积?然后集体评价同学所例举的测量方法,最后指出我们需要探究到最普通使用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实验,我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两个圆柱,两个圆锥,和一瓶水,其中一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活动结束,通过汇报交流、对比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活动过程,以便促进学生由“经历”向“获得”转化。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生经历
完整有效的探究活动,逐步揭开数学知识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最终获得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直观感知和深度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回归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不断的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和学习数学的乐趣。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通过回归“生活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我个人认为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生活实践”的研究对象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学生的所有实践与参与都统一在“学校的绿化面积”这一主题之下。校园平面图犹如一条穿珠的隐线贯穿全课。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强。学生的思维在此展开了广大的空间。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尽情翱翔,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创作之中,把自己的创意融入创作之中,把自己对校园的热爱融入创作中。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几点浅显的做法和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