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经行岚州。唐代。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三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这比较是与诗人所出发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较,从这联诗可以体会到诗人以少胜多的深厚笔力。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助甫宦楚久不得书赋此为寄。明代。王世贞。 高枕沧江岁屡移,渚宫旌节未应迟。虚劳白雁三湘转,依旧青山九处疑。老去交游随态失,怪来辞赋畏穷知。吴门岂少耕桑侣,为忆燕台握手时。
鹧鸪天(曹丞相诞日)。宋代。吴则礼。 永遇英雄际会时。垂天鹏翼逐云飞。退朝日上青花道,催直霜零赤雁池。鸣汉履,侍唐眉。渭川莘野晚追随。归来仍对金銮老,三峡词源气未衰。
石屏歌为商丘先生作。清代。吴士玉。 群峰奔云涌座隅,下有烟艇浮江湖。是何淋漓足元气,得非米家海岳图。细看乃是浑成一片石,天然妙迹非人摹。昔闻巧匠斫山骨,未闻山水粉绘生石肤。若云造物作狡狯,却愁混沌凿死将何如。万里烟云藏咫尺,壁开天地超寰区。渔舟个个齐荡桨,烟波云岫聊相娱。我思米颠工画兼嗜石,整冠再拜以丈呼。石之嶙峋足以壮笔势,画之奔峭与石争盘纡。石癖画巧两不灭,画留石上永永成形模。君不见欧公当年石月屏,子美放歌穷虚无。又不见孤松溟濛石屏上,子瞻长句搜根株。今公兹屏亦奇绝,愧无大手如两苏。
同汤叔度兄弟赋秋声。宋代。章甫。 古木斜阳暮,寒江澹月秋。萧骚初满耳,蟋蟀最关愁。茅屋疑鸣雨,云溪想枕流。几回连别恨,为我过西州。
减字木兰花·贪而忘止。宋代。沈瀛。 贪而忘止。贪即生瞋逢饱喜。一逐贪风。恨不当初嫁邓通。残杯剩酒。食籍名中犹折寿。若使兼何。他日阴司罪过多。安城食临汝,饰湛之美兼何孟,谓何、孟灵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