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已香山作隐居,双泉风月自萧疏。不知小邓庵相近,馀地还能待我无。
留题少林寺 其三。宋代。李昌孺。 曾已香山作隐居,双泉风月自萧疏。不知小邓庵相近,馀地还能待我无。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
李昌孺。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同西涧藏公重过野寺茗饮 其三。清代。李锴。 不设禅□械,茅庵拥碧沙。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虚白了无染,寒阴半欲遮。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
古风其三十二。唐代。李白。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和王民瞻送行诗。宋代。胡铨。 士气从来弱不支,逢时言行欲俱危。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
南墅十二诗 其三 一川平野。元代。廖大圭。 雨过群山扫绿埃,无穷野色望中开。渔樵往往斜阳外,只隔前川唤不来。
曹娥江。宋代。邵梅溪。 客舟舣尽江头月,忍听寒潮声哽噎。那知江上无情波,总是曹娥眼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