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时得并溪行,溪水秋来似鉴清。
仰春云山劳眼力,临流照眼却分明。
婺舟道中。宋代。郑伯熊。 笋舆时得并溪行,溪水秋来似鉴清。仰春云山劳眼力,临流照眼却分明。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宋代。杨万里。 数片荷花漾水盆,忽然相聚忽然分。从教压捺沉盆底,依旧浮来无水痕。
寄樊郎中。宋代。田锡。 近遣司宾小吏时,寄书兼寄十篇诗。自惭不是阳春曲,谁敢徼求作者知。叠嶂晚登空远望,昭停别合倍相思。夜来远有微吟兴,风动新荷月满池。
游灵泉次性老韵。宋代。王灼。 盏里浊醪无宿酿,瓶中脱粟有孤炊。忍贫不彻来投佛,坐听松风无限时。
杂曲歌辞。火凤辞。唐代。李百药。 歌声扇里出,妆影扇中轻。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鄣声。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房。影入含风扇,声飞照日梁。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自有横陈分,应怜秋夜长。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日喻。宋代。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奉和袭美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次韵。唐代。陆龟蒙。 柿阴成列药花空,却忆桐江下钓筒。亦以鱼虾供熟鹭,近缘樱笋识邻翁。闲分酒剂多还少,自记书签白间红。更爱夜来风月好,转思玄度对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