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人看水东流,桥上行人却望楼。零落故宫无觅处,萧萧禾黍满城秋。
东楼雨中七诗 其二。金朝。王元粹。 倚楼人看水东流,桥上行人却望楼。零落故宫无觅处,萧萧禾黍满城秋。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王元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明代。黄应举。 柱笏西山爽气浮,傍林野鸟竞啁啾。烟笼淡柳丝丝暮,风捲残荷叶叶秋。有客题诗酬逸赏,几人缓步接清游。尘踪莫附淩霄翮,梦入丹崖尽日留。
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一作:晨)
应制粉红双头牡丹二首 其一。宋代。党怀英。 卿云分瑞两嫣然,镜里妆成谷雨天。晓日倚阑閒妒艳,春风拾翠两骈肩。水南水北何曾见,桃叶桃根本自仙。梦想沈香亭北槛,略修花谱记芳妍。
浴香泉。明代。庄昶。 老著天游步,江山不肯违。春方玄酒淡,人每太初归。是妙何言乐,无尘可振衣。笑看曾点处,似或此狂非。
减字木兰花。南北朝。王寂。 湖山明秀。豆蔻梢头春欲透。学画鸦儿。多少閒愁总未知。新声皓齿。恼损苏州狂刺史。一斛骊珠。许我樽前醉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