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
不觉老从头上来。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水边偶题。唐代。罗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宿柳塘。清代。张文光。 群鸦飞渐少,驱车投山阿。茅屋映棕榈,夕阳影婆娑。霜枫无片叶,倒挂青青萝。夜深山更幽,门外喧谁何。天地方流血,得非战鬼多。细听乃人声,县官自催科。挥鞭凌石齿,俨如雷霆过。孑遗无定魂,相视涕滂沱。
朝中措(咏雪)。宋代。曹勋。 斜斜整整暗江湾。蓑笠有无间。应与君家却暑,冷看白满群山。想来何处,金炉焰兽,玉斝酡颜。好是溪涵寒影,山阴一棹人还。
癸卯豫章贡闱酬赠教授张安叔。宋代。曾丰。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翘翘南丰曾,挺挺江旴李。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谁共继此公,或者属吾子。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
古歌。两汉。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送韦十二兵曹。唐代。王昌龄。 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故人念江湖,富贵如埃尘。迹在戎府掾,心游天台春。独立浦边鹤,白云长相亲。南风忽至吴,分散还入秦。寒夜天光白,海净月色真。对坐论岁暮,弦悲岂无因。平生驰驱分,非谓杯酒仁。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