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纣为不道,毒心无生灵。
四海如在鼎,谁能救将烹。
周武从天人,戎衣举仁兵。
伯夷独何为,乃谏不听行。
纣徒久厌主,一朝倒戈迎。
天下既宗周,大册书武成。
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
周粟恶不食,双目且饿瞑。
纣无王者实,徒有王者名。
虽曰臣伐君,纣德匹夫轻。
吁夷岂不知,意在销奸萌。
伯夷诗。宋代。强至。 昔纣为不道,毒心无生灵。四海如在鼎,谁能救将烹。周武从天人,戎衣举仁兵。伯夷独何为,乃谏不听行。纣徒久厌主,一朝倒戈迎。天下既宗周,大册书武成。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周粟恶不食,双目且饿瞑。纣无王者实,徒有王者名。虽曰臣伐君,纣德匹夫轻。吁夷岂不知,意在销奸萌。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赵高邮来亨以诗寄怀并示新集有答。明代。王世贞。 曼容甘薄犹存秩,大阮虽归别有官。似尔早抛牛斗郡,半生长着鹿皮冠。酒如彭泽时愁少,家并匡庐好斗寒。所幸知音晚途在,朱弦流水不空弹。
道中寄丹丘亲旧。宋代。王之望。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
和韩李花 其一。宋代。王十朋。 春风入园林,万卉以艳争相夸。胡为此仙李,颜色憔悴堪咨嗟。棱棱瘦树数点雪,半醒半睡风攲斜。枯枝肤剥少生意,况有疥癣相孽芽。不如免葵及燕麦,妍媚春色摇纤葩。下自成蹊直虚语,谁肯顾盼留香车。顾我逢春少行乐,老眼日有文书遮。自怜衰飒已如许,那更对此愁人花。
伯牙。宋代。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劝农归路经海会寺与诸同人分赋 其一。清代。书山。 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