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登乌龙山寺阁。宋代。张伯玉。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
张伯玉。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唐代。高适。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秋雨叹 其四。明代。康海。 此雨初晴人亦狂,为能洗却烦蒸凉。那知狼藉遂如此,积阴郁郁行坐妨。儿童阶下戏舟楫,风动樯帆行猎猎。不知何日坠莲房,乱向波心逐莲叶。
署中杂咏 其三。明代。李孙宸。 青藜吹太乙,天禄有藏书。秘欲探鸿宝,讹难辨鲁鱼。文章惭卤莽,岁月感居诸。相过同心友,高言间起予。
青玉案 春日驱车过沪西门,顿触旧尘。有怀陶公、亚子,分寄樱岛、梨里。近现代。高旭。 沪西城角偕游地。问此景,曾忘未。不灭英雄儿女气。往年情事,乍歌乍哭,隐约还能记。樱花照眼梨花泪。岂相忆。终教不相见,昨夜梦中同把臂。聚原易散,散偏难聚,商略浑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