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
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
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
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
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
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
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
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久别离。明代。陈瑚。 久别离,别离不见成伤悲。雒溪采葛女,远寄日南絺。缭绕千百尺,一尺一相思。精诚感天天不违,韩凭之妻化为连理枝。其上有鸟啼雄雌。人亦有言,山高水深。山亦不高,水亦不深。自古至今,高深者心。天地有穷时,此心无终极。一年复一年,一日复一日。一日复一日,花落又花开。川流何时回,人去何时来。狐之无知,尚死首丘。龙之矫矫,终复其仇。舜巡苍梧,崩于何所?二女有泪,滴成湘浦。不见所思,如此其苦。所思不见,不如不思。今日白发,昨日青丝。中心之灰谁知之。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
陈瑚。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卒后门人私谥其为“安道先生”。在光绪年间,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建立四先生祠,春秋致祭,以示敬仰。《清史》有传。
送同年尧别驾瑄回惠州任。明代。林文俊。 河桥欲别惜分违,把袂相看到夕晖。好向一官思报称,愿从同榜借光辉。青青草色留人醉,片片杨花逐马飞。此景不堪频怅恋,岭民翘首望君归。
严相公宅牡丹。唐代。徐铉。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
七绝三首。唐代。滕白。 周遭圩岸缭山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行到秋苒初熟处,翠茸锦上织黄云。
病愈。宋代。陆游。 秋夕高斋病始轻,物华凋落岁峥嵘。蟹黄旋擘馋涎堕,酒渌初倾老眼明。提笔诗情还跌宕,倒床药裹尚纵横。闲愁恰似憎人睡,又起挑灯听雨声。
远望。唐代。崔涂。 长为乡思侵,望极即沾襟。不是前山色,能伤愁客心。平芜连海尽,独树隐云深。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