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本无碍,乘风且浪游。岸疑随舫动,星故逆云流。
小憩闲临水,高吟晚上楼。宁知人代里,不复有丹邱。
江行。清代。通琇。 天地本无碍,乘风且浪游。岸疑随舫动,星故逆云流。小憩闲临水,高吟晚上楼。宁知人代里,不复有丹邱。
通琇(1614~1675),清初临济宗僧。江阴人。俗姓杨。字玉林,世称玉林通琇。十九岁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任其侍司且嗣其法。后住浙江省武康报恩寺。清·顺治十五年奉世祖之诏入京,于万善殿弘扬大法,受赐号“大觉禅师”,翌年加封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十七年秋,帝建立皇坛,挑选一千五百僧受菩萨戒,特请师为本师,并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其后,师回西天目山,重修殿宇,将山麓之双清庄改为丛林,因袭该山祖师高峰原妙所创师子正宗禅寺之名称,称为师子正宗派。康熙十四年七月,寂于江苏省淮安慈云庵,年六十二。 ...
通琇。 通琇(1614~1675),清初临济宗僧。江阴人。俗姓杨。字玉林,世称玉林通琇。十九岁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任其侍司且嗣其法。后住浙江省武康报恩寺。清·顺治十五年奉世祖之诏入京,于万善殿弘扬大法,受赐号“大觉禅师”,翌年加封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十七年秋,帝建立皇坛,挑选一千五百僧受菩萨戒,特请师为本师,并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其后,师回西天目山,重修殿宇,将山麓之双清庄改为丛林,因袭该山祖师高峰原妙所创师子正宗禅寺之名称,称为师子正宗派。康熙十四年七月,寂于江苏省淮安慈云庵,年六十二。
释奠应令诗 其六。南北朝。陆倕。 景属遵暮,惟时栗烈。夜露方涂,朝流己折。铿锵萃止,肃雍在列。顾省无庸,徒然浮窃。
四时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次韵竹林先生中秋玩月之作(至正庚子)。元代。鲍恂。 浪说今宵明月好,干戈满地几人看。惟堪院落清尊赏,忍照沙场白骨寒。彩笔写残思缚兔,玉笙吹罢拟乘鸾。知君此会非忘世,只为良辰一笑难。
枕海山横,陵江潮去,雉堞秋风残照。闲寻桂子,试听菱歌,湖上晚来凉好。几处兰舟,采莲游女,归去隔花相恼。奈长安不见,刘郎已老,暗伤怀抱。
谁信得、旧日风流,如今憔悴,换却五陵年少。逢花倒趓,遇酒坚辞,常是懒歌慵笑。除奉天威,扫平狂虏,整顿乾坤都了。共赤松携手,重骑明月,再游蓬岛。
苏武慢。宋代。朱敦儒。 枕海山横,陵江潮去,雉堞秋风残照。闲寻桂子,试听菱歌,湖上晚来凉好。几处兰舟,采莲游女,归去隔花相恼。奈长安不见,刘郎已老,暗伤怀抱。谁信得、旧日风流,如今憔悴,换却五陵年少。逢花倒趓,遇酒坚辞,常是懒歌慵笑。除奉天威,扫平狂虏,整顿乾坤都了。共赤松携手,重骑明月,再游蓬岛。
观大唐中兴颂刻石。清代。钱载。 天南唐后无如此,元公之文鲁公书。体逾骚人擅约洁,画若铁柱撑空虚。俯临大渊削崖壁,三百尺余秋翠滴。披草读之晓虫寂,天开灵境初何心。客蓄奇怀远相觌,面石久益钦两公。与唐家国诚哉忠,江深山荒风露湿。不语之语精犹充,盛极开元有天宝。一侈应欢功再造,乘舆归来自传老。收京设使监国为,何至迁宫泣难道。春秋始终必正之,后世功罪虞曲辞。职非南董借藓石,王新建遂庐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