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陈情客未还,故人相见慰愁颜。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
存没诸公皆断梗,乱离九塞各严关。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
答友见锡鬯垂示山左见怀之篇。清代。李因笃。 燕市陈情客未还,故人相见慰愁颜。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存没诸公皆断梗,乱离九塞各严关。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
李因笃。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唐代。白居易。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唐代。包佶。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几度衣裳汗,谁家枕簟清。颁冰无下位,裁扇有高名。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上元灯词。宋代。陈协。 小谢轻尘扑夜缸。一宵风雨暗春江。玉龙戏水原成两,火凤衔花也自双。大白浪浮邀月榭,小红低唱落梅窗。如何十二街头影,却伴明灯绣佛幢。
次长卿韵。宋代。丘葵。 秋尽始相见,宵残即语离。将归悲宋玉,不饮愧袁丝。送远意未惬,思家兴颇随。可怜镜山夜,未与小盘期。
青陵台。明代。李梦阳。 两山当中开,露出青陵台。北山虽张罗,南山鸟不来。我在南山自有匹,马牛之风岂相及,吾颈可断志不易。
卢沟桥抗战纪事 其四十。近现代。王冷斋。 延安振臂起高呼,合力前趋愿执殳。万众一心同御敌,山河保障定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