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复牵衣,岐路含百虑。不知行何方,强欲偕我御。
念当远乖离,何忍挥之去。悲哉游子吟,斯须哀乐具。
中怀如悬旌,摇摇不得住。依依天属亲,抚事愧童孺。
纪别三章 其三。清代。李因笃。 小子复牵衣,岐路含百虑。不知行何方,强欲偕我御。念当远乖离,何忍挥之去。悲哉游子吟,斯须哀乐具。中怀如悬旌,摇摇不得住。依依天属亲,抚事愧童孺。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
李因笃。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蕲春行吟 其二 太平山晓行。清代。陈忠平。 晓起山初沸,行行拨古藤。林衣分露月,牛矢散田塍。遮目心无碍,摩云石有棱。最怜高峡上,一镜倍渟澄。
立秋后一日助甫见访得霜字。明代。李先芳。 屏居对芳草,同病喜相将。阑暑人如醉,新秋鬓有霜。虫鸣风雨夕,萤点薜萝墙。后夜看牛女,还期就一觞。
平津侯。宋代。孔平仲。 待士声名画饼虚,天资多忌与人疏。未闻东阁升贤者,已见胶西置仲舒。
连日大雪。宋代。韩淲。 年后犹仍腊,时閒即便春。飞花殊恼我,惹絮却随人。天地多奇观,江湖独老身。瓦沟填已遍,弹压万红尘。
咏濯缨亭。宋代。程珦。 西园胜迹名天下,唐相经营用意工。岛屿回环压湖面,楼台重复倚云空。濯缨泉洁存遗迹。促轸亭空想旧风。公暇未应无客会,春游更喜与民同。
过何得之先生故居三首 其二。元代。揭傒斯。 轧轧机声日暮,依依杨柳春柔。膝下中郎小女,曾听唱我《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