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宋代。苏辙。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归途览咏古迹并追记百泉游事八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 华山中断浊河开,浪打雷门势莫回。巳铲潼关为汉垒,更分仙掌作秦台。
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清代。许传霈。 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花落閒扑窗,絮飞徐沾砚。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
胡夫人挽歌。宋代。梅尧臣。 已哉胡夫人,其寿七十余。其子哀母死,一夕髭皓如。髭白发亦白,长号守茅庐。扶棺埋吴云,来会倾市墟。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谢管辖挽诗。宋代。方岳。 剑吼空山鹤梦寒,聂仙夜访碧云冠。两山拔起烟尘外,一壑归来天地宽。月满石坛朝斗罢,云眠竹所乞诗刊。松花落尽不知晓,留得残碑与世看。
江纂墓碑。宋代。孙起卿。 家有占冢碑,近自田家获。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始若漫无文,细寻适可读。文云晋江纂,长夜垂兹刻。贞石殊不用,块然但埏埴。合葬无别铭,背面书反覆。一字不涉华,本枝记明白。二父遂兼书,于逌乃宗嫡。考诸晋史篇,真是小出入。字画亦险劲,然不类镌斲。汉魏尚丰碑,兹独何褊迫。岂时丁丧乱,不暇如品式。于时义熙季,处次实庚戌。五胡剖中原,典午窜南极。苟简理宜尔,宁诒不孝责。审订既照然,疑去喜自适。历年七百余,瞥尔驹过隙。名节苟不传,埃化先瓦石。寘兹当眼前,用代铭几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