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
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
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
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
耳闻门开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
喉乾无声哭无泪,引杖去此他何如。
路旁少年无所语,归视纸上还长吁。
饿者行。宋代。王令。 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耳闻门开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喉乾无声哭无泪,引杖去此他何如。路旁少年无所语,归视纸上还长吁。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海角怀人,长误喜、籁籁敲帘风竹。命驾翩然,谁信道、不怕溪山回曲。榻拂凝尘,香笼清宴,尘柄从挥玉。好音闻耳,慰心何啻跫足。犹记一桂专秋,创开殊选,倒峡馀词力。往事茫茫十换岁,却共天涯醽醁。已分成翁,翘观赐带,上拥通仙录。休贪泉石,贤台闻用金筑。
念奴娇·海角怀人。宋代。程大昌。 海角怀人,长误喜、籁籁敲帘风竹。命驾翩然,谁信道、不怕溪山回曲。榻拂凝尘,香笼清宴,尘柄从挥玉。好音闻耳,慰心何啻跫足。犹记一桂专秋,创开殊选,倒峡馀词力。往事茫茫十换岁,却共天涯醽醁。已分成翁,翘观赐带,上拥通仙录。休贪泉石,贤台闻用金筑。
浪淘沙 题明人画渔舟图。近现代。邓潜。 烟雨一蓑轻。饱饭鱼羹。纶竿不钓世閒名。学得元真新曲子,唱与鸥听。题画是前清。画是前明。鲈乡一例醉兼醒。倘为煎茶来竹里,消受樵青。
踏莎行 芳尘春迹。元代。王国器。 金谷游情,消磨不尽。软红香里双鸳印。兰膏步滑翠生痕,金莲脱落凌波影。蝶径遗踪,雁沙凝润。为谁留下东风恨。玉儿飞化梦中云,青萍流水空仙咏。
述怀。明代。华宗韡。 堪嗟老景病缠身,况复家居懒见人。石鼎煎茶浓当酒,茅檐曝背煖如春。乐天知命无荣辱,体道随时有屈伸。莫问浮生尘世事,相看又喜岁华新。
刺促谣。清代。孙允升。 君不见,床头金尽语疏涩,涸辙枯鱼作人泣。回山倒海誓不难,青天团团鉴车笠。紫裘绛衲生辉光,虹霓意气星吐芒。酒酣作歌两耳热,眼底凛冽飞秋霜。世閒结客徒尔尔,两心不及一杯水。藜藿何如原虑贫,流离谁惜敬通死。银镫燄蕊无消息,湛湛露珠收不得。六鳌霜骨空嵯峨,沈沦愧彼升天翼。绿醪沃肠肠易腐,怨缕愁丝漫无主。髇鸣未竟角弓摧,饮羽不见南山虎。砰訇谁挝正平鼓,铜仙铅泪纷如雨。东西南北怅回车,烂醉狂歌老邱圃。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亲政篇。明代。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