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访杨季常于陈山回途有述。元代。戴良。 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舟舣衡湘登石鼓书院。明代。郑鹏。 蒸湘到此双流合,石鼓朱陵日夜浮。终古乾坤留胜槩,千年文藻仰前修。平芜落日渔歌晚,远汉西风雁字秋。徙倚危栏望南岳,恍然身世在瀛洲。
吊李翰林墓。宋代。陆游。 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客从县令初何有,醉忤将军亦偶然。骏马名姬如昨日,断碑乔木不知年。浮生今古同归此,回首桓公亦故阡。
奉送李彦国还庐陵。宋代。张孝祥。 李生来岭南,自挟书一束。食箪寄萧寺,矻矻昼夜读。馀子让头角,文作翻手速。小试不尽能,它日真可卜。里中老仙伯,曾对玉堂宿。高节老弥厉,名盖斗南北。掖垣我畏友,不爱万钟禄。卷藏一丘下,勋业所迫逐。子归问道要,储作饥岁谷。富贵偶然耳,吾欲子金玉。
古风·其十五。唐代。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送李季益龙图。宋代。黄裳。 浮游尘世未还元,偶会琳宫两地仙。行止义明尝得己,修持仁静可忘年。笑谈客去吴无侣,惠爱人来楚有缘。公外诗筒当见寄,为乘佳兴益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