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菁雾不分天,清露常如雨线穿。百里迥无烟火接,依稀犹似燧人前。
贵竹杂咏 其一。明代。杨慎。 林云菁雾不分天,清露常如雨线穿。百里迥无烟火接,依稀犹似燧人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送严教谕素之乌程。明代。曹义。 鹿鸣曾共宴华筵,屈指于今二十年。伏擽总怜淹骥足,剸犀宁肯负龙泉。九重拜命膺殊渥,千里分携棹画船。悬想苕溪明到日,遗经有待伏生传。
题赵子昂瓮牖图二首 其一。宋代。郑元祐。 穷通由命不由人,结驷来窥瓮牖春。富贵不淫贫贱乐,山青云白水粼粼。
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唐代。张九龄。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唐代。刘禹锡。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