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其二。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六。明代。王立道。 三月正当三十日,一春又向客中过。薜萝已负沧洲约,騕袅空怜白玉珂。
寄怀丁三叔疋吴二彦复 其二。清代。王鸿兟。 儿时书味忆青镫,生事清于莲社僧。太守晒裈知未免,将军健饭老犹能。女戎忍说唐开宝,党籍长悲汉建兴。眼看江山靴踢倒,葱葱佳气望诸陵。
老寋行。宋代。黄大受。 朔风狂惊岷峨流,帝敕云螭藩四州。颔珠千载化老寋,一变为回鐍川键。蚕丛簸弄几为翻,欲卷全蜀沦腥膻。瞿塘下连沧海脉,愁积溟涨牵鳌极。臣冰呼天下闻,快斥金翅清江氛。连环不争万古铁,阳侯依旧千江月。紫庭登奏尤其元,西州之功不补愆。清源血食天地久,其於冰兮亦何有。
送友之粤东。清代。博尔都。 相送粤东去,深怜客舍寒。秋风摧木叶,忆尔下南安。马首五千里,猿声十八滩。扶胥海口过,眼界倍教宽。
垂虹桥。元代。吴景奎。 桥压吴江七十洪,行人如在水晶宫。月明鹊翼横银浦,雨霁鲸波落彩虹。西望太湖秋气白,东迎初日海霞红。祖龙纵不明年死,鞭石安能有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