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唐代。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初雪有怀。明代。边贡。 江南子月稀逢雪,子月今年雪可书。近借晓光分客牖,远通春信到山居。含沙细草纤纤出,破腊疏梅宛宛舒。却忆海滨垂白叟,几时乘兴访吾庐。
寿湖南汪仓十首。宋代。廖行之。 西府风流载世长,玉龙鳞甲更储祥。庆源衮衮多英杰,可但韦平一再芳。
雨中承通政张先生过访赐诗用韵奉荅。明代。庄昶。 一雨江帆许卸时,溪云五日拜公诗。天知留客应难霁,马到看山亦缓驰。何地斯文堪此会,十年今日举吾卮。可今分付梅花月,留与山中别后思。
瀑布。宋代。刘子翚。 路穷岩瀑挂,爽气净尘纷。溜险时依壁,源高半隔云。入池惊练尽,触石听雷分。接胜多幽侣,筇声破藓纹。
适斋先生续乐天达哉行因继其后诗虽不工聊抒。宋代。姜特立。 乐天吾所敬,挂冠方一年。家事能几何,处置有后先。始卖南坊园,次卖东郭田。末乃货其庐,缗钱可三千。不为子孙计,冀可了目前。呜呼古之人,未易相比肩。颜子附郭外,不闻鬻其阡。渊明松菊迳,仲蔚蓬莱间。阙一尚不可,而况尽弃捐。先生果何心,达者未必然。适斋坚主人,归卧甬水边。家中无留贸,饥食困即眠。不可学其可,已省区中缘。嗟哉我何人,爱慕此二贤。素贫乏常产,晚有屋数椽。圣君不忍弃,未许车高悬。月散官中粟,不蓄棒余钱。性复喜宾客,日日罗槃筵。万事不挂眼,尚为诗所缠。山上列花木,山下疏清泉。终日自逍遥,濠上乐亦全。起予者谁欤,三诵达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