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江天暮雪。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风吹荡汀洲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
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却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白浩浩: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巴陵:现湖南岳阳。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陈孚(生卒年不详),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宋庆历间(1041~1048),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由是登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自孚始。被祀为琼州府乡贤。 ...
陈孚。 陈孚(生卒年不详),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宋庆历间(1041~1048),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由是登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自孚始。被祀为琼州府乡贤。
菩萨蛮 其三 和韵。清代。屈蕙纕。 荻花枫叶秋萧瑟。水云迢递重山隔。凉思绕烟汀。渔灯一点青。蒲帆风未稳。又阻江潮信。凉月照波心。钩人离恨深。
三岩。宋代。方岳。 山入苍州翠作层,何年凿此玉崚嶒。瀑从峭壁飞将落,雪冱苍崖危欲崩。寺老尚堪支古佛,地灵不肯著凡僧。定应嫌客留名姓,云逼人寒一砚冰。
和王倅见惠十篇。宋代。曹勋。 潦倒固久矣,犹涉世纲深。中经谤嫉人,屡欲魑魅寻。赫然天日照,敢改藜藿心。
游径山蕴常上人字无可以山中秋日十诗求和因次韵 其二。宋代。葛胜仲。 幽寻连日至如归,款听清谈木屑霏。好乞一庵容一社,只消枳落与松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