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
诸天:天空。
井树:井边之树。
渭川: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看花。宋代。钱时。 兰畹梅林事未关,瑞香那复夜团团。东君动是经年别,每到花开仔细看。
汝宁怀古。明代。于谦。 鹅鸭池荒蔓草生,沙河如带绕孤城。平淮事业谁能继,抚景令人恨不平。
由金阊至虞山归舟纪事。清代。陈式金。 夏初偶泛金阊棹,两岸云山看缥渺。缥渺云峰掩映姿,秀色可餐系我思。山边结屋吴江彦,礼恽斋中云万变。拙政园亭卅九图,引人入胜增人羡。来朝打浆访诗僧,五百梅花香暗凝。廿载缘悭曾未面,归舟怅惘月初升。再棹虞山访良友,园开画隐周旋久,主人好客频呼酒。登山先仰藏经薮,楼外三峰更翘首。石壁层层劈剑门,沸水流珠四霏走。破山寺前扪古碑,碧水环流松绕池,千顷苍茫云过迟。出山小契耕烟祠,心香一瓣尊吾师。石梅溪畔还夜饮,小亭映水流萤随。燕园诗隐骚坛著,想见当年八斗誉。不是名居第一流,而今恐入云深处。赵侯两园次第游,依山负郭地各幽。山中竹径新修构,倚笛排空百尺楼。息园更共观乔木,清池路曲如幽谷。阴阴密翳雨疑飞,野烟凝霭连深竹。清游未罢又归舟,回首篷窗犹顾复。人生行乐贵及时,何辞蜡屐相驰逐。一条带水接吾乡,儗欲移家住山麓。
南山。宋代。陈谠。 天造其山,在贵之阳。二十四峰,拔地峭刚。其山维何,如彼玉苍。宅位于离,火德之祥。南山何有,有方其岩。若堂甚夷,若门者三。穹者圆盖,植者羽参。石像天成,匪凿匪劖。陟彼山巅,有洞益奇。南北户通,千里頫窥。伊晋之洪,采荣于斯。丹飞井霤,木润草滋。昔我太宗,云章下贲。于皇仁庙,奎文狎至。岩处有辉,神护孔閟。丕昭圣朝,声化远暨。南山不骞,天子万年。南山不朽,天子万寿。无量惟寿,与天齐久。小臣作诗,永飏于后。
胡逸老吴生画屏赞。宋代。黄庭坚。 两虎戏搏文章露,千林号风雷欲雨。慎勿私斗伤爪距,豺狼野子即当路。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宋代。梅尧臣。 古寺老柏下,叟货翠玉罂。兽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虚能一勺容,色与蓝水并。我独何为者,忽见目以惊。家无半锺畜,不吝百金轻。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