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宋代。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 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这组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34-739
这首诗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送万敏中之金陵。明代。徐淮。 买舟又上金陵去,风物应怜庾信才。旧燕能言王谢事,夕阳空照凤凰台。江边商女犹教曲,店下吴姬正压醅。紫府青府风雨近,莫因登眺久徘徊。
余与吕守之买舟西归林常甫吴清淑吕伯起出饯江楼古调以别。宋代。钱时。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里。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相料理。饯我江上楼,楼栏豁天宇。海山渺无际,呼吸入窗几。长鲸骇高浪,卷舒在吾趾。风帆擘天出,揖别苦无语。共挽春江涛,洒作苍生雨。
拟古。元代。潘伯脩。 芙蓉袅秋水,中夜生清露。乞君白玉盘,明珠已无数。虽无白玉盘,月在水中央。莲房脱紫菂,种在浮泥香。仙人蹑素鳞,吸此秋月光。岁晏憺忘归,天际肃微霜。谁能为此曲?高歌水云乡。稽首无极翁,可念不可忘。
又和喜雨四首。宋代。刘克庄。 茅檐卧听雨声寒,晨起油云遍海山。州牧忧勤真可记,田家苦乐最相关。亲祈閟宇神其吐,谁道灵湫鬼所寰。但愿时平鱼稻熟,结茅青壁舣沧湾。
赠成师掾公策。宋代。赵汝腾。 易中之策,阴阳错综。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受命如响,吉凶生动。子取策名,仆沿理控。先觉仲尼,方人子贡。惟诚前知,不亿而中。中庸即易,是道公共。非策之策,斯语请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