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唐代。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独坐不得眠读旧书。宋代。叶梦得。 青灯相对久无眠,拥毳无人伴夜禅。闭户便能忘屦迹,炷香时自续炉烟。辞家屈指惊三月,抚事关心怆十年。漫展残书亦安用,可能犹欲绝韦编。
久不得才仲书因成二绝寄之 其二。宋代。吕本中。 病去诗无一点尘,亦知摩诘是前身。怜君更似西江水,合伴倚松庵里人。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宋代。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代。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宋代。司马光。 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首夏忽滂沱,意为苍生福。自尔无虚日,高原亦沾足。连年困饥馑,此际庶和熟。如何小秋序,沈阴仍惨黩。长檐泻潺湲,书夜浩相续。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驾牛泥没鼻,跨马水平腹。瓦欹松漫白,道废划浓绿。污莱闵下田,漏湿怜破屋。纵横委地麻,狼藉卧陇谷。怯闻饥婴啼,愁听寡妇哭。闲官虽无责,饱食愧有禄。世纷久去心,物役奈经目。郁陶降秉笔,狂简已盈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