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仆射侍中。宋代。文彦博。 上相寻芳驻画轮,华貂玉节耀松筠。二南雅丽音盈耳,八体遒妍妙入神。鲁壁再传科斗字,稽山长咏永和春。小园从此增光价,一室荧煌照乘珍。
点绛唇(家人生日)。宋代。毛滂。 何处君家,蟠桃花下瑶池畔。日迟烟暖。占得春长远。几见花开,一任年光换。今年见。明年重见。春色如人面。
客居岭南。宋代。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梅花。宋代。尤袤。 冷艳天然白,寒香分外清。稍惊春色早,又唤客愁生。待索巡檐笑,嫌闻出塞声。园林多少树,见尔眼偏明。
小春月晤周小山别后叠韵奉寄二首 其一。清代。徐汝烜。 征雁俄惊过汉南,逢君此日快深谈。交情自觉忘新故,诗味真能阅苦甘。腹有经纶才久裕,胸无尘俗趣尤涵。匆匆握别增离思,夙仰高怀未尽探。
过扬州访吴汝玉见其子某云葬踰年矣一恸赋此。明代。顾清。 君墓已宿草,我犹思见君。相望一江水,真隔万山云。直谊今谁似,高谈可再闻。阿咸才甚美,应足振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