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

子夜吴歌·春歌朗读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注释

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参考资料:

1、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326-32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江南又见雁初飞,枫叶萧疎旋觉稀。

边塞戍夫天气冷,谁家月夜扫征衣。

()

百越城池枕海圻,永嘉山水复相依。悬萝弱筱垂清浅,

宿雨朝暾和翠微。鸟讶山经传不尽,花随月令数仍稀。

()

一日褰帏令必从,自惭前秕属衰翁。声回地底清霜角,讼自庭中冷缿筒。

旧契世同知管鲍,新文人服似轲雄。公閒数有琼瑶赠,又使乡闾笃士风。

()

渐远江西道,吟诗反忆渠。长徽粘巨鲤,小瓮破浮蛆。

黄润絺堪著,青匀纸惬书。客游难唾井,无奈是匡庐。

()

东夷小扇来东溟,粉笺摺叠类凤翎。微飙出入挥不停,素绘巧艳含光荧。

银泥蚌泪移杳冥,锦屏罨画散红青。皓月半割蟾蜍灵,紫云暗惹鲛鱼腥。

()

窗外芭蕉雨,檐前蟋蟀声。如将不平意,相诉到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