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
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筇(qióng):一种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这里指手杖。
土塍(chéng):田间的土埂。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经金绳废寺。元代。戴良。 寂寞唐朝寺,频年客到稀。空山孤殿在,荒径一僧归。苔色骄秋雨,松声振夕褷。惊乌初有托,近亦出林飞。
鹧鸪天。宋代。石孝友。 别后应怜信息疏。西风几度到庭梧。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烟树远,塞鸿孤。垂垂天影带平芜。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
林景云令祖夫妻随其子各居同日葬。宋代。薛嵎。 真诰岩前旧筑居,夫妻双化是仙期。至今耕陇桑麻地,全似桃源晋宋时。窀穸同晨符吉卜,亲朋分夜别灵帷。诗书孙子名方盛,锦诰重因日未迟。
赠郡倅纲运。明代。唐顺之。 之子从王事,秋江晓问津。泛舟千里役,行箧一官贫。淮海雄畿服,瑶琨贡国珍。圣明如有问,正可绘流民。
寿萧孟昉。明代。释今辩。 柳溪弦管响通津,云是先生岳降晨。入座名贤联海国,投机高论起山人。云移梵影松阴转,帘捲仙花玉盏频。丹峤月深螺渚梦,枝头应带石门春。
寄别江茂德赴麻城丞二首。宋代。王之道。 此行何处有淹留,新得中郎万斛舟。会见马群空冀野,还同鹤驾到扬州。鲈鱼出网红翻锦,江水浮山绿泼油。回首风樯惜轻别,一声鸿雁起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