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采桑子·彭浪矶。宋代。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周克乾.最美的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5:第104页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自题眄怡斋 其一。宋代。程迥。 乞得胶胶扰扰身,霜筠露菊便相亲。劝君莫厌羹藜藿,违己由来更病人。
西京道中闻蛙。唐代。吴融。 雨余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寄醇民先生。清代。钱廷文。 茂树有高枝,清弦无细响。素交见生平,曾不为标榜。自我与夫子,幽巷通来往。散发坐茅亭,信宿得心赏。清梵激松风,禅寺邻书幌。主客共藜羹,闵子过周党。尺素隔层城,烟月劳梦想。嗟我倦游人,十年在草莽。书剑局高天,壮躯空慨慷。何处豁尘心,溪流晒渔网。
八斗鸿名海上驰,罗胸美富等蟠螭。昔年曾入红莲幕,今日尤工白纻词。
乱世文章贱金石,后雕松柏證襟期。闻君岁暮将归里,再与荒伧醉一卮。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其十 曹先生颖甫。清代。祝廷华。 八斗鸿名海上驰,罗胸美富等蟠螭。昔年曾入红莲幕,今日尤工白纻词。乱世文章贱金石,后雕松柏證襟期。闻君岁暮将归里,再与荒伧醉一卮。
咏诸葛亮八首选四 其一。近现代。常燕生。 标榜吹嘘名士风,互矜雏凤伏龙同。流亡军阀门三过,竟使先生鞠尽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