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

春梦朗读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此诗写法独特。洞房忽起春风,极反常。然梦中春风,则合理。梦中千里寻人,可见思念之深切。所谓夜有所梦常因日有所思。因为是梦,所以能片时行尽千里。此所谓“反常合道”之巧思。

  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诗的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很多人都有这种生活经验,诗人在这里对这种经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朗读
(0)

猜你喜欢

早岁狂歌晚岁僧,名山赏过几千层。

沧桑风景随时幻,兀坐荒林对一灯。

(0)

欢喜坡边望禁城,鸾翔凤翥卿云清。举杯一吸滦阳酒,消尽南来百感情。

(0)

霅水黄楼赤壁间,胜游长得共跻攀。屠龙冉冉空三载,窥豹悠悠愧一斑。

投锡云林聊避暑,绝江舟楫自东还。求田问舍知何处,杖屦它时访小山。

(0)

俎豆隆殊典,山林更有光。诗真传在世,没果祭于乡。

身后荣如此,生前困不妨。当年冠盖者,谁敢望宫墙。

(0)

闻道韶阳一亩宫,居民奉祀曲江公。

凭君到日酹尊酒,醖藉风流事事同。

(0)

逸气轩轩盖搢绅,后来之秀子其人。文如范晔无空设,学似扬雄已大醇。

记问五花能夺簟,风标一角共传巾。怪来吐句皆清警,胸次应无庾亮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