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

竹枝词四首朗读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译文

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

竹枝词: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人成绩比较显著。

瞿(qú)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水烟:水上的烟霭。

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闇(ān)鸟:指归宿之鸟。

歇:停止,消止。

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杀: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巴东、巴西: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船舫(fǎng):泛指船。

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簇簇(cù):丛列成行貌。

蓠(lí):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

断咽(yè):止断。

怪来:怪不得的意思。缘:因为。

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15-517

2、李希南.白居易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76-278

3、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5-136

竹枝词四首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闷细心情。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5-136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15-517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辛酸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因而,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病齿入冬便食粥,瓦瓶煮豆给晨庖。邻人新酒赊来醉,道士奇方借得抄。

雁喜随阳还北乡,鹊知避岁已南巢。故园我亦无归计,且作斋居盖白茅。

()

一病遂成懒,霜寒种麦迟。植援聊屈竹,煮豆信燃萁。

著袜酬吾足,敦筇蹙客颐。逃名还自幸,无事草堂赀。

()

神山浮海来,上与星辰通。司命佐南岳,作镇沧溟雄。

双楼屹危山,铁桥亘天中。岩端漱飞泉,瑶台错玲珑。

()

谁知江汉过中地,别有蓬瀛物外天。

()

地属黄楼守,樽开画省郎。大风来芒砀,飞壒捲河梁。

鹤不归残照,人今醉异乡。冯栏一翘首,天地渐苍茫。

()

一时符众望,七尺验童谣。

人喜丰穰兆,吾知瘴疠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