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数日。宋代。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连日秋风,吹着我支离病骨;把满树的黄叶摇下,飘洒在庭院的每个角落。
稀疏的树林,刚让人能透过它眺望远方的群山;不作美的白云,飘过来又把山顶的一半遮没。
病夫,病人,诗人自指。
庭芜,荒芜的庭院。
林疏,叶子落了,树林变得稀疏。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
这首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这两句一写人,一写树叶,看上去是分写,各有所主,实质上是用秋风作为共同媒体,在感情上物我相通。人被秋风吹得难受,树被秋风吹得枯黄,树尚不能抵挡风寒,何况是人,且又在病中。于是两句又合成了一句。“永嘉四灵”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情景的共同点,通过微妙的系属加以联贯,创造出所需要的氛围来。同时,以“欺病夫”三字对自然进行调侃戏谑,这种圆熟,也是四灵诗派的特色,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接近杨万里。
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庭前黄叶飘坠,门外的树林便也脱尽绿叶,透过稀疏的林木,刚能看到远山,然而又飘来白云,山被遮住了一半。赵师秀诗善于炼字,每被评论家所激赏,这儿的“放”与“遮”二字就很见功力。用了这二个动词,自然景观一下子活了起来,变成了主动的有感情的物体。开门望山,本是诗人的情趣,但平日密林遮挡,无法直见远山,如今树林采取合作态度,落尽了树叶,宛如把关禁的远山放出,呈现眼前,偏偏白云又来为难,把平常放在外面、任人观赏的秀丽山峰遮盖住一半,不给人看。于是,诗人不禁感叹,山林是否也有它的思想,不肯让人们过分惬意,特地留下一分遗憾,使人增加几分想象。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面前,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整诗虽然格局不大,但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十分精到,所以在以绝句出名的宋代,仍为众口交誉的好诗。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齐太庙乐歌十六首 其九 凯容乐。南北朝。谢超宗。 严宗正典,崇享肇禋。九章既禋,三清既陈。昭恭皇祖,承假徽神。贞佑伊协,卿蔼是邻。
芙蓉二绝。宋代。刘克庄。 湖上秋风起櫂歌,万株映柳更依荷。老来不作繁华梦,一树池边已觉多。
送华秘书还朝。明代。安希范。 暂释庭帏恋,仍归供奉班。凤池毫再淬,温室树重攀。阙下东方隐,淮南庄助还。倘承前席问,何策佐时艰。
行乐过西庄。明代。李时行。 行乐莫迟徊,流光暗里催。雁随春燕去,老逐少年来。花影移歌席,莺声促酒杯。幽怀兼笑口,一日几回开。
会吴献臣兵备兼谢惠诗。明代。沈周。 野老本孤陋,于公荷特怜。出门今偶耳,倾盖昨同然。风雨酬一话,诗书当十年。永怀非日月,高谊薄云天。俯仰少知己,遭逢诚胜缘。枉推惭极口,汎爱悚高篇。貌瘠道腴内,官廉德俭先。鹏图协公荐,马走愿私鞭。文武无愆用,崇卑各适权。东吴卿月转,南徼使星躔。道路瞻风节,山川照雪鋋。府尊严武位,幕集杜陵贤。怀远人何迩,均仁俗不偏。明良欣盛遇,衰飒舞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