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周颂·天作。两汉。佚名。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
作:治理。一说始。
康:安康。
徂(cú ):往,指百姓来归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周颂·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颂·潜》),它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周颂·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惜双双。宋代。晁端礼。 天上星杓春又到。应律管、微阳已报。暖信惊梅早。昨夜南枝,先得芳菲耗。迟日瞳胧光破晓。馥绣幄、麝炉烟袅。为寿金壶倒。四坐簪缨,共比松筠老。
次韵李监丞同刘玉渊游七泉。宋代。乐雷发。 世变如流水,前哲嗟逝川。良牧隆化本,访古漫叟泉。念兹名泉意,感彼末俗偏。渊窦与嵌臼,杖屦聊回旋。不识漫叟心,曷诵漫叟篇。恻念轸苍氓,溥泽同一天。蚁聚与羔跪,命义当亦坚。回邪乃败德,毋以己欲专。夸士五鼎辱,穹爵或自镌。临流叹浇风,薄言倾酒船。浸泉旌吾志,冻泉存旧传。潓{左氵右忠}涍汸淔,铭石昭万年。无限感发人,黜指敲墨毡。岁月亦云久,古迹埋尘烟。泉根石已泐,泉上树欲仙。森戟呵虎士,谁能听潺湲。理义著今古,贵贱俱荒阡。今公七泉游,陵谷尚未迁。励俗振古道,兹诵恶曲圆。刘侯同襟期,赓唱挥彩椽。漫叟诚有知,骑鲸跃层渊。彼哉贼君父,圆曲工求权。厉民恣屠斮,巧宦勤攀缘。安得激七泉,布作化雨宣。
八月四日官署晚坐。明代。赵完璧。 海邑消烦暑,星河坐晚凉。清风来独树,新月挂危墙。水气生寒早,蛩声向夜忙。客怀秋渐老,官邸漏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