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雷。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
每于:常常在。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413 .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 其九。宋代。晁说之。 君少我十岁,怜我空老大。期君到云霄,遗我馀謦欬。忽先辞汉禄,孰从仰周赉。顾惟神所劳,何论心乎爱。
次韵工部兄除夕见寄三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 霜毛垂领病摧颓,岁晚流年四秩催。一自贬官瞻日远,两经除夕叹星回。梅吹画角馀寒尽,柏欲飞觞暖律来。岁莫日斜还隐几,心同白傅守寒灰。
过田叔。明代。黎民表。 促膝欢能几,还家路渐分。我思湟水月,君倚大行云。折简开新酝,探书得古文。人伦吾岂敢,惟喜过黄君。
桃山小憩。明代。储巏。 山下幽祠借午凉,野人为我置藤床。官程却忆园居好,黄鸟绿阴清昼长。
登太白楼。宋代。王恕。 翠螺山前江水清,采石矶上山烟横。王孙一去无消息,万古江山空复情。忆昔星精初破梦,天上神官亲抱送。暂令金宿歇光芒,要使人间识麟凤。一朝名字闻金阙,狂歌痛饮君王侧。题诗不识高将军,一曲清平留不得。浔阳白日风翻波,夜郎宵雨瘴烟过。到处天涯感流落,逢场啸傲从讥诃。归来偶过青山趾,牛渚茫茫月如水。两浆船头著锦袍,醉吟百尺沧波里。船在江心月在天,江妃月姊斗婵娟。翻身一跃骑鲸去,长庚炯炯光依然。至今明月清风夜,疑有笙鹤来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