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秦:指长安:
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脱:解下。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游人五陵去。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挽葛夫人二首。宋代。刘克庄。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早共裂麻沮裴相,晚某负耒作滕民。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古体寿钱澹庵翁八十。明代。王世贞。 昔人颜子渊,于道实心冥。一窥太山练,遂尔销神形。乃知元气钟,厚薄良径庭。钱翁志圣学,仰钻无时停。苦行类攻玉,雄谈如建瓴。頖宫何煌煌,三十荐明经。四十歌鹿鸣,五十对虞廷。彳亍郎署间,拮据不遑宁。真宰欲佚之,为汝匣青萍。闲放霅溪棹,或酺若下醽。有时深玄观,有时称独醒。七帙古已稀,况乃加十龄。宛然两颧红,上映双眉青。劲翮凌秋空,修鳞纵大溟。翁曰毋云尔,我欲固吾扃。不见卫武公,大耋勤箴铭。逸宕散真我,多思凿性灵。余有天一浆,湛然殊清泠。当此陶唐世,为翁灌千蓂。
斑竹管笔。宋代。梅尧臣。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赠叶羽士。元代。尹廷高。 洞门长不锁,俗客到应难。琴谱莺能和,丹炉鹤为看。竹阴暗诗壁,松子落玄坛。道士清溪派,虚堂管翠寒。
次韵德庄送别 其一。宋代。周紫芝。 千里辞家复卧疴,赖君一笑肯相过。梦看赤鲤春腾浪,归见牵牛秋渡河。空里懒能书怪事,酒中自可作无何。一竿忍负平生意,重钓花姑溪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