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两汉。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杂歌谣辞·步虚词。唐代。高骈。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写周易。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平原侯植。南北朝。谢灵运。 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徙倚穷骋望,目极尽所讨。西顾太行山,北眺邯郸道。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褭褭。副君命饮宴,欢娱写怀抱。良游匪昼夜,岂云晚与早。众宾悉精妙,清辞洒兰藻。哀音下回鹄,余哇彻清昊。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愿以黄发期,养生念将老。
道中闻莺。元代。李裕。 绿草蒙茸遍四郊,桃花飞尽柳阴交。行人正起伤春思,厌听黄鹂啭树梢。
德广至中途再示诗次其韵。宋代。李流谦。 肩舆又作带星还,骑气遥瞻晚度关。已觉胜游同梦里,不知秀色尚眉间。鞭鲸浪欲浮沧海,卖鹤犹堪买好山。几日褰衣扣黄阁,云腴重试鹧鸪斑。
赠满公太虚。元代。邓雅。 杖锡游方外,诗名满世间。相同明月好,心似白云閒。香雾天龙绕,松风海鹤还。知师容入社,堂上有慈颜。
嘉禾百咏 其三十三 宣公桥。宋代。张尧同。 祗因裴少保,功业败垂成。往往桥边客,今犹恨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