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送述古。宋代。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苏轼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陈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职,熙宁七年(1074),瓜代期满,陈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亭亭,直立的样子。
归路,回家的路上。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656
2、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09:85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656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衬托,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本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小梅花 其一 秋夜对酒放歌。清代。王策。 倾一斗。开笑口。天边月逆行云走。左离骚。右蟹螯。狂吟独啸,亦足以自豪。铜芝泪冻灯花死。挂壁宝刀光射水。拍头颅。捋髭须。龙泉太阿,惟汝最知吾。披绣袷。挥纨箑。卿自用卿法。声如钟。气如虹。岂甘郁郁,长作可怜虫。人能著翅马能齧。来犯北风去密雪。上危冈。草荒荒。试拓弓弦,霹雳倒黄獐。
送于彦成次玉山韵。元代。陈基。 著屐溪头日日过,骊驹歌断奈君何。虎丘山下东流水,争似春愁一半多。
送樗亭弟赴阙二首并序 其一。明代。黄衷。 潮头晓引相风旗,鹢首遥当北极移。岁杪可堪垂老别,春明应报入官期。尘中物色谁相借,海上家声论久私。逸气自从多病减,独难裁损是遐思。
星源八景 其四 仙岩夜月。宋代。胡炳文。 谁凿太阴开四洞,蟾光照破人间梦。灵源千层石髓香,金鸡一唱岩花动。白玉柱边眠苍虬,绛花桥下行青牛。我来绝爱读书堂,石圆水冷天风秋。
览游百泉乃遂登麓眺望二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 束发怀幽奇,览籍冀有遇。来登百门泉,果协佳胜趣。毖毖圆波踊,蔼蔼浮阳聚。止坎渟泓洌,激石迅湍注。昔闻沧浪濯,今解川上喻。岂惟伤卫歌,兼以发蒙虑。况值春序中,群物巳改故。菰蒲冒清深,鳞介各有慕。行羡浴渚凫,静对栖云鹭。岩霏空潭影,林蔼变朝暮。极目北上帆,朝宗感游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