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宋代。吴文英。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明月”三句,叙秋景。“枝头香”,指桂花。此言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词人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花如雨”,指桂花落如雨点一样,此是类比。“倒映”两句,九日即景之词。言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上片即景和韵。
“自摘”三句,述过节。言词人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词人说: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啊!“帽堕”句,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境。两句言词人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他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他正冠。他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更觉得碧天高远而空旷,但他希望,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此祝辞也。“清歌莫送秋声去”,是词人的衷心希望,因为秋天是万物收获的佳节,所以他不希望匆匆送走“秋声”。下片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某获造司空府得至便座见文禽五六夷犹曲池上。宋代。毛滂。 几年不解向沧洲,矰缴曾伤质转幽。端倚主人怜采色,要随鵷鹭濯清流。
莺啼序二首 其二。清代。奕绘。 东风恁般袅娜,到披香别殿。锦屏外、十二栏干,海棠昨夜开遍。关得春光几许,垂垂帘幕深深院。见个侬、小立多时,绣余人倦。格外娇憨怎画,正无赖、轻寒轻暖。曾记得、梦里相逢,年来和梦都懒。斗宫装、霓裳云锦,点宝髻、蕊珠花片。最怜伊、指笋纤柔,斜擎斑管。刘家碧玉,天上飞琼,逗诗情宛转。想吟就、玲珑红豆,飘摇红叶,吴国双乔,汉宫双燕。梨花开也,柳花飞也,断肠谁谱销魂传。让神仙、消受风流,春莺儿啼罢,游丝更比人闲,闲情何处消遣。列岫眉长,回波眼俊,玉鸦叉睛展。浑疑是、阏氏画错,幽怨琵琶,班女情移,徘徊团扇。无主春归,莫愁人老,但省识、花间索句图中见。多少环佩凄凉,金粉凋零,世朝都换。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其一。明代。王守仁。 林间暮雪定归鸦,山外铃声报使车。玉盏春光传柏叶,夜堂银烛乱檐花。萧条音信愁边雁,迢递关河梦里家。何日扁舟还旧隐,一蓑江上把鱼叉。
又赓戴安韵。明代。朱元璋。 旭日射山岩,岚光如翠色。鸣凤在高柯,育雏傍崖侧。风来楸叶红,寒雁起塞北。江流护周回,天澄云影碧。碲礴气氤氲,鸿濛太古积。灵秀峙嵯峨,仰瞻常晨夕。倚天来何时,孰谓题名籍。朱湖洞中仙,蟠桃径一尺。
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 二。南北朝。庾信。 秋光丽晚天。鹢舸泛中川。密菱障浴鸟。高荷没钓船。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落花催斗酒。栖乌送一弦。
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宋代。石延年。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丛空。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海阔悲秦望,陵荒欢禹功。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