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凌髭放

寄凌髭放朗读

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

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朗读
()

猜你喜欢

笑拟条风戏,装迟谷雨催。彩云飞下柳楼台。千朵一时开。

惜恐尘埃染,惊疑紫府来。有时香喷入人怀。魂断客徘徊。

()

收尽城南散腊声,酿春酣雨泥经行。了知虩虩天威大,颇意环环物趣生。

得一月闲娱妇子,后三年去敢飞鸣。西堂独起人千里,九鼎应留自在清。

()

马蹄逐逐走埃尘,官府宁容自在身。夜宿南溪孔居士,青灯相对话悲辛。

()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

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

大河之曲多宽闲,牧田枕倚长堤湾。乌栖鹊散堤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

()

未从燕市赋招魂,东海虚明孝妇冤。尔道行春三辅遍,萧条秋色老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