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名家散文 清明节名家散文名篇【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清明节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我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举行主题活动为途径,积极开展各项清明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慎终追思,教育幼儿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将清明节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祭奠缅怀先辈,寄托哀思之情。
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获得完整的体验,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手段。我园把清明节活动作为培养幼儿人文精神的良好契机,清明节前夕,中大班从唐诗清明引入,讲解清明节的源由,让幼儿带着对先人和革命先烈的缅怀心情,观看《雷锋的故事》、《英雄王二小》等动画片,先烈们的感人事迹鲜活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观看后,有的班级还开展了以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的情景表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时届清明,翠柏凝春,闽清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更显得郁郁葱葱,庄严肃穆。4月1日上午,城关幼儿园大班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他们的思念之情。全体师生向烈士鞠躬并默哀3分钟,小朋友敬献了自做的小花、花圈。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深受感动,并宣誓:一定牢记革命烈士的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诵读诗词经典,感受文化魅力。
创设诵读诗词经典环境,小班年段开展了清明诵诗词,追思先辈志的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来纪念中国传统清明节。活动有机地将诗词诵读与语言领域活动整合,将《清明》、《咏柳》、《春晓》等幼儿耳熟能详的诗词,利用说、唱、演等形式,形成综合性语言活动,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了经典诗篇的魅力的同时,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了解节日习俗,感受春日美好。
清明节时,万物复苏,是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机。我园组织小朋友到台山踏青,飘落的花瓣、路边的石子、草里的鸣虫都是孩子们的玩伴,嬉笑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亲吻着和煦的春风。此外,教师还组织家长和幼儿开展别开生面的亲子互动游戏,让他们在这既紧张又热烈的气氛中感受春游的快乐。活动中,幼儿初步了解了清明节踏青的习俗,切身感受盎然春意的同时还享受了浓浓的亲子之乐。
在组织开展清明节活动时,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幼儿,充分利用资源,精心设计,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生根萌芽。今后我园将继续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把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到了,突然觉得父母又走近了自己。
父亲还是用他那一贯严肃审视的目光看着我。
母亲则一脸慈祥的笑,一边摘下头巾拍打身上的浮灰,一边急切切地说:“快进屋,快进屋。”
其实,堂屋里并不比屋外暖和,虽然初春的凉风吹不进来,但暖融融的阳光也被挡在了外面。
母亲跟着进来,父亲则停放好他的加重自行车,提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进了厢房。
父亲在县上工作,每次回家都会带一些村里很少见的东西。
有时出差去外地,也会带回一些外面的稀罕什物。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能吃上一瓣橘子也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因为我有一个在公家上班、且有机会到南方出差的父亲,吞嚼过橘子所散发出的'少见的清香味,常常让伙伴们眼瞪溜圆、咂吧不已。
母亲从不舍得吃一粒花生、一瓣橘子、一口香蕉,看着父亲摊开的一堆平素少见的他乡水果,一脸的满足,一迭声地说:“我不吃,我不吃。”
奶奶活着时,父亲会把带回来的稀罕东西悉数送到奶奶屋里。
我自幼跟着奶奶住,比弟妹们见识的多,有时睡到半夜被奶奶喊醒,眼睛还没睁开就感觉一牙苹果或一瓣橘子贴在了嘴边。
奶奶很疼我,我能吃到这些贵重东西,还少挨了很多打。
奶奶年纪大了后,害一种胸闷胸痛的病,一咳嗽就要用手抚着胸部,有时痛的流出眼泪。
我能感觉到奶奶的痛苦,她时常盘腿坐在炕上,腰弯的很低,有时就这样坐着睡着了,头俯下来,额头就碰到了膝盖。
这一磕,奶奶就醒了,然后长出一口气,身子向后背几下,下炕到院子走几圈,拣一块干净些的房檐石坐下。
奶奶是从晚清过来的,裹着小脚。
冬天里洗脚对奶奶是项重大的工程,拣太阳好的天气,提前烧好一大锅热水,把那张一拃厚的草蒲团放在当院,再摆好脚盆。
奶奶坐下来一层一层解开裹脚布,一股刺鼻的气息便散发开来,奶奶的脚重见了天日,脚掌扭曲变形、五个脚趾翻到脚心、脚面拱如驼峰,那样子悲惨可怕,至今还令我悸悸于心。
爷爷在世时,尖尖的下巴时常挑着一撮花白胡须,天还没亮就听到拐棍点地的声响,当当当地,从窗前响到门道,渐渐消失了。
不知过了多久,当当当的声响又起来了,越来越大,最后在屋内戛然而止,紧接着一声洪亮的吆喝:“都半早上了,还睡!”奶奶应声坐起;我睡眼惺忪地翻个身,眯起眼看看窗户,天才麻麻亮。
爷爷很勤劳,等母亲做好早饭时,他已经背一篓柴禾回来了。
干树枝、干树叶、干草茎,在门前土场上摊了一大片,这时候太阳已经半杆高,洒下一片暖洋洋的光。
爷爷的拐棍便成了农具,被爷爷摆动着挑拨翻晒柴禾,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也抖出一缕缕淡淡的草香味和土腥味。
爷爷容不得孩子们懒惰,见我们兄弟跑出跑进玩耍,便扯起嗓子大骂,甚至挥起拐棍抽打我们的屁股。
爷爷的呼骂常常引来邻居们的围观,那些老辣有力的骂语非常独特有趣,现在想起来还不禁捧腹。
每当这时候,奶奶便移着小脚走过来,挡在我的身前,生怕爷爷的拐棍打到我的身上。
奶奶越护我,爷爷就越厌吓我,眼睛鼓鼓的瞪我,恨不得把我吃掉。
但爷爷并不是真的厌恶我。
我生病发烧、满脸通红时,爷爷阴郁着脸,眼睛里同样满是焦急。
爷爷去世前一天晚上出事时,只有我一个在场。
当时,奶奶在院子里给各路神灵焚香诵经,我坐在炕上就着煤油灯看小人书,爷爷则坐在炕沿抽烟袋。
突然,“嗵”的一声,巨大而沉闷的响声吓我一跳,只见爷爷一头栽下,脑门正好磕在炕对面箱柜支脚的花顶棱角上。
我立即跳下去拉爷爷,却浑身没一丝力气。
爷爷鬓角迸裂,冒着红白色糊状液体,眼睛紧紧地闭着,只有微弱的呻吟声。
我拉着爷爷的衣服,喊一声爷爷,又喊一声奶奶,爷爷不回答我,奶奶也不回答我,突然爸爸慌慌地闯了进来,把爷爷抱到炕上。
这时,奶奶也做完功课进屋了,见状慌得浑身颤抖,老泪横流。
爸爸后来说,那天下午他就心慌心乱,无法自已,晚饭后实在忍不住就回家了,没想到正好碰上爷爷出事了。
第二天下午,爷爷咽气了,撇下一大家人走了。
爷爷离世后,姑姑们常常来看奶奶,但奶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话多,背过人常常悄悄流泪。
爷爷活着时,奶奶经常跟爷爷怄气,爷爷不在了,奶奶的世界就像倾倒了一样。
我常常听到奶奶自言自语:“老天爷呀,长短叫我死了吧。”奶奶到底是厌世还是孤独,我不得而知。
于是,放学后我急急地赶回来,守在奶奶身边,给她说着学校的事情。
奶奶没读过书,不理解学校的事情,便陪着我笑笑。
等我升到三年级时,奶奶不再流泪了,话也多起来。
也许,奶奶已经习惯了没有爷爷的生活了。
爸爸经常背着母亲给奶奶几块零花钱,奶奶舍不得花,用手绢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生怕钱长了腿跑掉。
奶奶每到冬天就咳嗽,一咳嗽就上不来气。
天天都煎药喝。
我每天下学后就去生产队种过白术的地里挖遗留的白术,然后洗净拿到药材公司去卖。
每个冬天都能卖出将近一百块钱,够奶奶抓药用。
五年后,奶奶也离开了我们。
我难过的几天吃不下饭。
后来,整理奶奶的遗物时,竟发现了七八个手绢小包裹。
原来,奶奶把零花钱都积攒下来了,足足有二百多。
奶奶的离去使爸爸一下子老了许多。
爸爸比以前回家更频了,每次回家都要在奶奶住过的屋子里呆一会儿。
然后扭过头对我说:“记着初一、十五要给你奶奶上香。”我一直住在奶奶住过的屋子,屋子里供着奶奶的遗像,摆放着香炉和供灯。
在爸爸心里,奶奶就是一尊菩萨。
爸爸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但每次知道我考全年级第一时,都会禁不住脸上露出轻微的笑,然后对妈妈说:“今天做米饭吃,炒个肉。”到过年时,爸爸还会买回很多鞭炮和烟花,全村就我家的鞭炮最长,烟花最高。
清明节,这是个神圣的节日,在这一天中,无论是谁,都没有好的心情;无论是谁,都会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是个非常沉痛的日子,怀念亲人的日子,是为了表达对死去英雄,敬仰和悼念的日子。
今天,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我来祭祖,面对我的亲人,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要如何说出,沉思后,我四处观望,只见周围杂草丛生,可见这里很少有人来,在这里,每天陪伴他们的除了一堆堆杂草,一颗颗大树,剩下的就是这寂寞的恐惧、冰冷的凄凉。仿佛只有周围的花草树木才是他们的亲人,才能够日日夜夜陪伴着他们,共度那美好的时光。
虽然,我们的亲人不像许多大人物、许多英雄一样,在死后,受到无数人的追悼、怀念,但是,我想说的是,在那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的怀念他们,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参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真心实意的人只占少数。而我们的亲人,虽然去看他们的人很少,但那个人不是真心实意,他们的怀念是发自内心的、是最真实的。
在这里,我向那些死去的革命先辈,表示深切的怀念,深切的沉痛。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勇敢、坚强、舍生取义、为新中国而奋斗,哪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他们虽然一个接一个的牺牲了,肉体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永驻在这片神州大地,而今天的我们也会为他们的死感到自豪。
如今,时代变了,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是不是也因该像他们那样为祖国,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明天呢?
《清明节的雨》
下雨了,清明时节的雨
淅沥沥、淅沥沥投入视线
丝丝的雨珠与天空相连
墓园的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
白花、黄花、红丝带
水果、点心、红蜡烛
青青苍松满山遍野的墓居前
晃动着密密麻麻的身影
一袅袅青烟在雨中飘渺
细述、落泪、或忧、或喜
这份和谐是曾经的留恋
这份孤独是渲染的桑田
这份执着是感情的释放
这份追思是血脉的相连
透过清明的雨幕恍若穿越时空
思念的灵魂伴随着空灵的躯壳
游走在这孤孤单单清明的雨季
那一刻,时光仿佛已定格
镌刻成一幕幕温馨的回忆
那一段段震颤人心的往事
如故人的泪珠飘落在身躯
一颗一颗敲打在我的心灵
逝去的亲人啊!
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您
纵然有一天我魂飞魄散
这份情怀依旧刻骨铭心
《人生匆匆》
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
但多少有一点,也无关紧要
小区的犬吠,半夜鸡叫,不影响
我一万步的快走。寂静的脚步
似乎比清晨的鸟语还要清晰
而这是要走向哪里呢?
哪里才是你的前面
穿过那片树林,可否品赏明前茶?
事实上,新发的枝叶早已挂不住
任何一滴露了。环顾左右,风和雾
全是雨水的想法
慢条斯理,沉思或是低语
整体而言,对于我来说
人生太匆匆,而我,似乎已走到
只剩一个想法的时候了:
无论如何,我不想你比我走更得快……
去年清明节前一天,我匆匆回乡,祖茔碎裂的炮皮散落一地,我知道你已经回来过,坟前纸灰还未燃尽,你已赶往城里的家。今年清明,你却躺在祖辈们脚下,将一切置身事外。四十年兄弟亲情,短短的半个小时,哥哥啊,谁知道这次擦肩而过,竟让是永久的阴阳两格。
去年秋天,我在旬阳海拔最高的村子,正在给上级检查工作的同志汇报脱贫攻坚,儿子突然打来电话,说是你北京住院,已经不行了。晴朗的天空,一大片乌云忽然遮住头顶的阳光,我忽然觉得浑身发冷,靠在一户人家的墙上,给儿子说,打车,以最快的时间,赶到医院,见见你的二爸。给儿子转200元车费后,我蹲在墙角,哭了。在检查工作的领导和村里的乡亲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态,泪水汩汩流淌。毫无征兆的噩耗,将我置身莽莽荒原,我知道,血肉相连的兄弟,已在弥留之际,今生,可能无法相见。猛然间,见你一面的想法,非常的强烈,电话联系三哥,正预定赴京机票,儿子电话又过来了,说,他的二爸已经走了。命运的残酷,让你客死他乡,直至安康接灵,送你火化,迎你归乡,一切都昏昏沉沉,醒里梦里,还是最后一次见你的时候那样,睿智的目光,和蔼的笑容,坦诚的交流。直至今天立在你的坟前,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你已经永远的走了,留下的只是永生难忘的兄弟深情。
哥哥,你我虽非一母同胞,胜似亲生兄弟。在我们出生长大的那个贫穷寂寞乡村,坚毅、聪颖上进的你,一直是我少年时候效仿的榜样。你大我十二岁,对于我这个你唯一叔父唯一的儿子,自小关爱有加。家中独子,父母的骄纵,让我自小异常倔强顽劣。待我稍懂人事,你已在安康师范读书,给我讲人生的理想,做人的道理,给我讲群山之外的世界,在我荒芜的心灵中,撒播下走出大山追赶美好的憧憬。历经磨难,我初中毕业那年,不负你望,也考上你就读过的师范学校,虽然注定未来要辗转乡村当一辈子小学老师,总算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作,在但是当年的农村,也算是让人振奋。毕业了,分配到与村子隔江而望的地方教书,发不出工资的困窘,独自摇撸过河的危险,山村小学找不到媳妇的担心,我每每说起,你虽不曾经历,但却感同身受。鼓励我直面困境,认真工作,厚积薄发。我也调整心态,在枯燥压抑的生活中,寻找到工作的乐趣,几年后终得离开那里,进入县城工作。逐渐的离开了本行,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当初你或许只是只言片语,对我却是当头棒喝,让我不迷失,不放弃,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步一步的挪腾。明里提醒,暗里运作,我的环境慢慢得到改变。环境渐好,让我父母少了焦虑,亲人少了担心,让我的孩子,在一个与原来不一样的环境成长,相对较好的境遇,让他磨练了心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而他的谦逊、成熟与稳健,定会让他的在生活中,尽量巧妙的避开厄运。孩子对未来生活的自信,让我觉得人生再无憾事,心性也慢慢变得冲淡平和,终于可以慢慢的品味生活的美好细节,不必为了什么目的,强扭自己的本心。人世间事物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哥哥啊,今天站在坟头看你,前尘往事如过眼云烟,处处都有你的影子,而我,早已步入中年,如何平稳的过完余生,在哪一天,像你一样,把生命之舟荡回故里,平稳无憾的泊在你的身边,只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一直有你守望的目光。
你把自己的病,瞒得得那么紧。不知道你身体受着怎么的折磨,确一直强忍着,谈笑风生的工作何生活。后来才知道,就在前年我外甥结婚,本来是个我们兄弟放开畅饮的日子,无论几个表哥怎么撺掇讥讽,你也只和你的叔叔饮了一小盅。当时你尴尬的表情中,我知道一向豁达的你,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时候,你心脏病已经很重,上楼梯都已经很艰难,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你的身体状况,以至于上班,只能骑摩车直接到办公室门口。我嫂子身体一直不好,你女儿正高三备考,辗转安康山山水水,你忙着各种头绪的工作。或许是这些责任,让你觉得,不能倒下,不能倒下啊,孩子没有成人,妻子需要照顾,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天不佑人啊,哥哥,儿女长情,离合悲欢,刹那间戛然而止,千般梦想,万里雄心,一瞬里灰飞烟灭。在安康的殡仪大厅,悼念的的人,一拨又一拨,鞠躬献花后,又匆匆返回自己的生活。你的离世与别人,是茶余饭后,一个小小的伤感话题,一缕短暂的黯然神伤。生活还在继续,每天都是新的。对于我们至亲,尤其是我的侄女和嫂子的生活,是硬生生的腰斩,阴险的谋害。哥哥,从那个小小的村子出发,我们都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或许就是冥冥中上天一个莫名其妙的小情绪,让我们的一切想法都折戟沉沙,让一切又重新开始。哥啊,一个人可以有无比的坚韧,一个人也同时脆弱如芦苇;一个人能跋涉万里,一个人又得魂归故里;一个人能改变世界,一个人却不能改写过往;一个人能横渡沧海,一个人不能跨越生死……
哥哥,兄弟间曾经探讨过这个世界上是否有来生,今天,伫立坟前,我相信真的有,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来生,如不然,正茂盛鲜活的生命,被拦腰截断,呼吸已经停止,那些一直前行的梦想,那些正浓正炽的亲情,那些不得不尽的种种责任,正在按照惯性,在飞奔向远,何处安放啊!
此时,雨落山乡,叶绿花黄,哥哥,借这清明节气,氤氲的纸烟烛香,寻一处篱墙杏花人家,把心安下 ……
前年腊月,我带母亲到医院检查。过了两天得知结果,母亲患上了鳞癌。看到检查结果,我一阵心酸。不成想刚经历了父亲的疾病到康复又面临母亲的磨难。我揣着母亲的检查结果,好像也干涩了眼泪,一步一步走下医院的楼梯,开着车慢慢回家。我知道生活就是这样再一次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一次次冲刷着我年知天命的心灵。
那年母亲八十二岁,她平平淡淡也经历了很多。我到家,老爸、哥和几位家人都在场。妈用放松的口气问道:“咋样?”我心里很明白——不用也不能和他拐弯抹角,但变着口气说:“毛病不好,这岁数人都是这样。”
妈妈有预知,也便很明白了。她从心里直截了当的说:“不治了,这么大岁数治疗还要受那样的罪,算了吧,你们都省点心吧!”心里当然也不高兴,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絮叨着。当时本家叔叔也在场,安慰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毛病的。有病就看吗,身边那么多人,人家都治好了吗!”也是缓和当时的气氛。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母亲还是答应我们陪她到医院看病治疗。
那年春节前后四十多天时间。我和妹妹及家人在医院陪着她度过艰难也还算她体力轻松的时光。
母亲勤劳一生,这是亲人和邻里都知道的。从我记事儿起,没有记着妈妈有一天休息或清闲过。
在我小时候七八十年代,生活条件比较差,是现代年轻人所体会不到的。生活在农村,母亲 整天为家人、孩子的吃穿度日操劳忙碌。没记着或想不起妈妈哪一天累了早些休息了。烛光前妈妈做着针线活,锅灶旁忙碌着一顿顿饭菜,烈日酷暑下忙着地里的耕种农活。一幕幕的画面在我脑海里隐隐约约闪烁着。听过她说累,没听她抱怨过。
在医院里放疗治病的前些日子,妈妈体质还算好。我和妹妹逗妈玩儿,她双腿还能蹦高。好像有了这样的疾病妈妈才能放下手头上的活儿休息一下。每天拉着她的手,到放疗科一会儿放疗结束就算完成当天的任务。然后陪着她到周围转一转,散散心。拣她可口的吃点。我们心里到有了点惬意。我也像在偷偷地还着她点什么,心里略得到点慰藉!
母亲一生爱干净。家里的房舍和用具虽没那么讲究,但每天总要打扫多少遍,要干干净净,收拾的条理有序。孩子们穿的衣服从没有脏着上过身。在医院里的那些日子,我们也生怕她觉着自己的衣服脏了又不愿意麻烦我们自己为难,所以老惦记着给她洗换。看着她穿着干净舒身都感觉整个环境清新了,心里也敞亮舒适了许多。
母亲很善良。亲戚邻里有需要接济向妈妈开口借钱物,可以说没有驳回过。有时候需要的话也会跟我们兄弟姐妹开口,尽力帮帮亲近的人。我们自然也会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她没有什么救急还是救贫的原则,总之帮了别人心里就过得去。也有做过自己埋怨自己的事,我记得她总想学做媒人,说成几桩婚事,好像是积德行善的心理。终于说成一桩,后来看人家夫妻没那么和睦或着过日子有些小磕绊,然后就埋怨自己媒人没做好什么的,看到他们夫妻心里总有些过不去。
母亲从骨子里又一股正气。看到不顺眼的总要说几句,就是不顶事也要自言自语絮絮叨叨。也常有邻居或本家兄弟侄子到家里坐坐,遇到谁办没理的事就要说两句。或者有人到家里看望她知道人家在家有对不起老婆孩子的事,就要用责怪的口气骂几句。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会说什么客套话、好听话,但总能让人信服。也可能是为家家和谐吧,也不会落下什么埋怨。
在医院的后些日子,感到妈妈身体的虚弱,我也不愿意提她精神上的颓唐和萎靡,心里只是默默祈祷。
回家过了两个多月,母亲再一次住院,她感觉到自己有生时光的短暂。母亲拉住我们的手,我们拉住母亲得手,面对面,手拉手,却有一种说不尽的思念。
如今她离我们而去近一年了,从她身上的日月年轮,我看到这一代母亲的缩影。她们都是那么朴素,然而是她们见证了祖国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七十年历程;是她们用勤劳铺垫了祖国兴盛的基石;是她们哺育了当下祖国各行业顶天立地的一代人。
思念——我的母亲。
愿天下所有父母健康快乐,愿天下所有儿女尽孝尽心,勿留遗憾!
初春乍到,清明就来。
以前觉得清明是父辈们的事,与自己无关,那些老旧的礼节与套路只有他们能懂,并懒得学,也懒得管。总认为年轻人不该参与这些繁文缛节的事,更何况,小时候真心悲伤不起来。说是去上坟,权当春游,而且特别挑气候,但凡下雨或起雾都不会去,只有天晴,才有雅致。
但父亲每次都会不厌其烦的叫我去,不去、他也不会说什么,去了、他自然高兴。还记得有次天气特别放晴,花也开得特别好。农村人,上坟难免翻山越岭,沾花惹草。不知怎么的花粉过敏,全身发痒起红点……又正值这个迷信时节、父亲还认为我冒犯了某位去世的老人,回来三拜九叩,还吃了两个红心鸡蛋。至此,我对清明节,是有阴影的。
对清明节特有的情节就是这样:父亲早早地起床,穿上胶鞋,背着小背篓,收拾好昨晚准备好的钱纸,用黑色的一次性塑料袋提上两瓶酒,点支烟就出门了。而后,母亲总追着出去给他镰刀,他也总是忘记,母亲还特别提醒他回来时捎上镰刀,别搞掉了。每次回家总见他叹气,身上全是泥,也不知是他上坟太累,还是太投入,也不洗洗,就一个劲的坐着抽烟。
记得高中清明放假回家,还有几所坟没有去打理,父亲有事,实在走不开,母亲是女人,不好去打理。万般委托下,我终于答应去祭拜一下,但前提是得有个长辈带我去。第二天,我早早起来,背好母亲收拾妥当的物件,骑上摩托车去找长辈去了。来到约定的地点,不见长辈来,并打了个电话给他,他说他在xx祖祖坟那里,我直接来就是。我瞬间懵了,竟答不上来,也不好意思说我不知。匆忙答应声,马上就来。然后努力回忆以前和父亲一起时,他都会给我说的每所坟的名字。记得那情景就像介绍每个亲人一样,而不是一堆冰冷的石头长着草。他们每个人的姓名,我该叫什么,生平事故等等,都会不厌其烦的和我说一遍。到说过就过了,我也记不得,也不想记得,倒现在才觉得,原来,这些都是有用的。后来实在记不起,也找不到了,只得后着脸皮打电话问长辈具体在哪里。电话里的长辈就不像父亲那么通情达理了,我话还没说完就说我怎么连自己祖祖坟在哪里都不知,是不是一次都没来过?我很想说是,可还是没勇气说,不是怕长辈严厉,而是我和我祖祖一个姓氏。
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父亲问我为何?我如实说了。认不得睡在坟里的是谁,还叫父亲下个清明节带上我,一一和我细讲一遍,免得以后被长辈笑话。他也答应了,下个清明节只要我来,就带我去认一遍。但事与愿违,下个清明节,我不在家中。也不怕笑话,至今我都还不知这些坟的名字,这也是我不去祭拜的`原因。一是怕乱了心情,更怕不知祭拜给谁。
今年初春,奶奶重病去医院,在医院呆了十多天,回家养病时,我去看望她。闲聊中,发现老人特别喜欢聊以前的长辈,还说清明节要去祭拜一下。我无奈地说,你自己都走不动了、还去什么,我代你去也是一样。话虽答应了,但却后怕,因为我真心不知道该如何去祭拜,又该祭拜谁?奶奶是心脏问题,时日不长,我不想骗她。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去祭拜她吧。然那都是后话,我也不想,也不愿意。看她急迫的等待和打算清明节,我忽地觉得,清明节,更多是种落叶归根吧。
对清明节,父亲教给我的,是场故事,是回忆,更是种认祖归宗。回忆他们的生前,讲述他们和后辈发生的故事,和他们同根同脉,在同一棵树上开枝散叶。不是沉重,也不是悲伤,更多的就像一个喝酒醉的人看见了家,踏实。而奶奶教给我的,是种归属,好比落叶归根。
而清明祭拜的,就是这个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