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炎炎夏日,父母会拿蒲扇扇啊扇,扇出凉风一阵阵,扇出浓浓的爱,总是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儿时的夏天酷暑难当,怎样消夏就成为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尤其是蚊虫来袭、过于炎热难受,便得用“武器”来抵挡了。啥“武器”最合适?蒲扇也,父母形成了共识。
不是吗?白天,屋外太阳毒辣,地气上升,实在烘人。难免会短暂地外出,汗水很快就淌出来,而且脑袋晕乎乎的,难受极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则拿着蒲扇,不急不慢地扇起来,扇出了阵阵凉风,减轻了痛苦、难受状,倍添了凉爽感。
屋内的温度明显低得多,但还是有些热。父母各自拿着一把蒲扇,扇一阵,歇一会,又扇一阵,循环往复,只任凉风拂面,心儿凉爽。不时,响起对蒲扇、夏天、凉风、菜蔬、家务、水稻、玉米等议论声、欢笑声,便是父母恩爱有加的写照。
每每此时,我和弟弟总会“吃醋”,要当“第三者”或“第四者”。父亲见状,明白了我们的意图,马上把蒲扇对着我们,使劲地扇啊扇,同样扇出凉风一阵阵,把我们扇得凉爽安逸了。
由于用力过急、猛,父亲扇的次数减少,显然是手软、累了,那就歇歇吧!母亲找到了问题所在,过来告诫父亲:要匀速地扇蒲扇,才不会太累。说着说着,母亲做起了示范。
父亲是个聪明人,一说都懂,一看就会,立即效仿起来,一会儿朝自己扇扇,连呼“凉快”,一会儿朝我们扇扇,扇出来的凉风,足够我们享用。当然,更多的是给我们扇凉风。累了,养精蓄锐后,接着扇。直到我们觉得凉爽至极了,父亲才搁好蒲扇,要么静静地闭眼、冥思,要么带着凉意在午睡中安然入梦。
醒来后,还是热。父母轮流着扇蒲扇,扇自己,也扇我们,一家人也就感到了凉快,其乐融融,幸福至极。
晚饭后,蒲扇更有用武之地。先是到地坝歇凉。那里有几根板凳,茶盅,蒲扇两把。地气消退慢,仍然感到热。加之,自然风少得可怜,尤为具体。“喔啰啰!”父亲便使出浑身解数,唤风。结果来了几丝风,约感凉意,但解决不了大问题。看来,蒲扇才是最稳当的“扇风器”。父亲手拿蒲扇,扇出凉风一阵阵,“哎哎”地抒情,够惬意的了。我们则是受益者,不单身心凉爽,还唱起儿歌、手舞足蹈,怎一个乐字了得!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父亲似乎一下子童心未泯,也扇着蒲扇,加盟到哼唱儿歌里了。
母亲忙完家务,也来坐在板凳上,扇蒲扇,扇出凉爽的心境,特别是不时对着我们扇,令我们感动不已。
父亲最拿手的是“故事会”。只见他一手拿蒲扇,扇几下,讲两句,很有说书的味道。我们感受着蒲扇扇出的凉风,洗耳恭听着父亲神奇幻化、感人至深的故事,偶尔喝喝氤氲着清香的茶水,不爽才怪呢!“哗哗哗”,我们的掌声响起,那是对父亲故事会的褒扬。不经意间,父亲讲了好多个故事,蒲扇一直慢扇着,扇出凉风一阵阵,扇出歇凉的美妙,不能不令我们彻底折服、心生景仰、感恩父爱。
瞌睡虫爬上来了,我们打起了哈欠。父亲停止了故事会,与母亲一道把我们抱上床,扇着蒲扇,扇跑蚊虫,关上蚊帐后,才去忙他们的事。
以后的日子,炎热依旧,那两把蒲扇就功不可没地给我们一家人扇凉,伴我们度过夏日难熬的时光。
渐渐长大后,我们懂得了感恩,就在夏天拿起蒲扇为父母匀速地扇凉。顿时,父母古铜的脸庞上露出了笑容,夸奖我们是个好孩子,要好好学习,今后才会有出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享用着父母在夏天扇出的凉风,倍感温暖,信心、干劲十足,终于走出了大山,一跃成为城市人。这,值得欣慰。可是,远离老家,人已长大,就没再享受过父母扇出的凉风了,可谓憾事一桩。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两把蒲扇早已不见了踪影,而换成了较新的两把蒲扇。父母只能在老家为自己和猪、牛、猫等扇凉,却不能为儿子们扇凉,亦为憾。
最近,我们总算挤出时间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吃嫩包谷。又见两把蒲扇,我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扇啊扇,扇出凉风一阵阵,只任那些温暖的爱和歇凉的往事次第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