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盐菜散文随笔

盐菜散文随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盐菜散文随笔,本文共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盐菜散文随笔

盐菜散文随笔

邻居送我一碗切得细细碎碎的盐菜,用大头萝卜菜腌制成的。黑中带白,黑的是叶子,白的是萝卜头。感激地接过,香味很快在房间里扩散,像关在罐子里多年的黑色的魔鬼被打开后四处逃窜。我急着要去外地,只好把它搁在冰箱里。几天后回家,老公告诉我学校房子的电路出了点故障,已经断电几天了。我问:“那碗盐菜还好好的吧?”他大笑:“你怎么不问问那只鸡呢?”

中午,就炒盐菜。拿两棵干红辣椒切碎,拌上白的蒜头、绿的蒜茎,油热后迅速炒好。红辣椒的干香、蒜白蒜绿的清香在油中滋滋地随着热气飘散。倒入盐菜,旺火翻炒,盐菜的香味在一瞬间抢占整个厨房。最关键的是油一定要足够多,否则盐菜干巴巴的,像冬天喂牛的干稻草,炒不出那种香味来。起锅前,加一汤匙高汤,再放入蒜叶,等到汤汁完全被盐菜吸收时立刻盛入盘里,飘着白色热气的盐菜就上桌了。黑色的盐菜中有白色的萝卜丁和蒜头、红色的干辣椒、绿色的蒜茎和蒜叶,赏心悦目、简单好吃。锅里那些细碎的盐菜也不用洗掉,放点水,加点盐,烧开后放点鸡精和葱花,绝对比饭店里卖的神仙汤好喝。

我曾经很不喜欢盐菜。小时候,盐菜是饭桌上的主打菜,吃多了自然就没味了。中午还好,干活回家饿极了,就着早上的冷饭,拌上盐菜吃起来还觉得特别香,一碗饭风卷残云般吞入肚里。到了晚上,又是盐菜拌饭时就没有那样的热情了。上中学,住在学校,一个星期只有星期六下午才能回家。把米交到食堂换成饭票去打饭,食堂的菜是买不起的,只能自己从家里带菜就着热饭吃。盐菜就是三餐不离、四季皆备的菜了。那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差,能带荤菜和到食堂买菜的人不多,而盐菜炒干后不仅下饭,也耐储存。每周一上学,在那些叮当作响的罐头瓶里,必有一瓶是黑乎乎的盐菜。用青菜和萝卜菜制成的居多。它们是农村最常见、常易种的蔬菜,猪吃,人也吃。

就是这盐菜,也要有计划地看菜吃饭。一不留神,勺子多伸了几次,周六的早饭就只得把饭倒进罐头瓶里,沾上星星点点的黑色,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初中三年,吃得总是犹如熊猫般黑白分明的大碗饭。于是,毕业后我对盐菜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看那黑乎乎的东西就生出一股怨恨和怒气。妈妈也不再把制作盐菜当成一件大事,家里的坛坛罐罐,也就空的空、破的破。

再回到学校当老师,学生还是住宿,一周五天可以回家两次。但学生很少带菜,有的连米也不带,甚至简化到连碗也不带。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上学的孩子又少,大家都在食堂吃热饭热菜。我庆幸上学的.孩子们再不用像我们当年吃盐菜拌饭了。

过了几年,城里的盐菜突然走俏起来,各种各样的都有。就连以前用来喂猪的那种其苦无比的“苦麻菜”都做成了“香喷喷”的盐菜。表姐要去深圳,特意托我去给她买两斤盐菜装好,我大为不解。去卖盐菜的地方一看,摊位上黑的、绿的、黄的盐菜挤得满满当当,个个生意兴隆,我摇头,笑笑。

正月回家,爸爸妈妈准备了各种各样好吃的。可端起碗来就没了胃口,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那黑乎乎的盐菜。妈妈从一个小坛里抓出一小碗,用油炒了。一上桌,筷子如雨点般落下。这盐菜,远离了上中学时的那种苦涩。于是,我对盐菜又有了好感。妈妈也收拾了坛坛罐罐,又把做盐菜当成一件大事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地的学生大多数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吃的是蒸米饭和黄豆。白色的铝盒里不多的米饭和少量的黄豆是他们一天中吃得最好的一餐。我曾以为,自己上学时生活条件是最艰苦的。没想到,今天很多上学的孩子还吃不上饭、吃不饱饭。我想起那黑白分明的盐菜拌饭,嗅到一股清蒸的黄豆米饭没有的香味。

在艰难的岁月里,我曾发誓这辈子永远不再吃这东西。过了这么多年,生活飘走了浮华,沉淀了精华。其貌不扬的盐菜重见光日。盐菜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也是这样吧。

篇2:盐菜回锅肉

盐菜回锅肉是四川的农家菜,其主要的食材是猪肉、郫县豆瓣、甜面酱、料酒、酱油、白糖、精炼油。如果用农家自制的盐菜作配料的回锅肉,除了具有一般回锅肉的特色外,还有一股盐菜特殊的香味,在人们提倡回归自然,追逐农家风味菜的时候,该菜特别受人喜爱。属川菜系列的代表菜肴。

目录介绍原料做法菜谱营养介绍

盐菜回锅肉是四川的农家菜,其主要的食材是猪肉、郫县豆瓣、甜面酱、料酒、酱油、白糖、精炼油。如果用农家自制的盐菜作配料的回锅肉,除了具有一般回锅肉的特色外,还有一股盐菜特殊的香味,在人们提倡回归自然,追逐农家风味菜的时候,该菜特别受人喜爱。属川菜系列的'代表菜肴。

原料

1. 带皮猪二刀肉500克 2. 盐菜100克 3. 郫县豆瓣、甜面酱、料酒、酱油、白糖、精炼油各适量。

做法

1、猪二刀肉入沸水锅中煮至断生后,捞出,晾冷,切成长5厘米,宽4厘米、厚0.2厘米的片;盐菜洗净切为细丝,郫县豆瓣剁细。 2、炒锅置中火上,放入少许精炼油烧热,下入肉片炒至起灯盏窝时,烹入料酒,下入郫县豆瓣炒出色,之后下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炒匀,再下入切细的盐菜,待炒出香味后,起锅装盘即成。

菜谱营养

猪肉: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本草备要》指出,“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律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随息居饮食谱》指出,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金贵要略》云:“驴马肉合猪肉食之成霍乱”。“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吴谦注曰:猪肉滞,羊肝腻,共食之则气滞而心闷矣。《饮膳正要》云:“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豆瓣:郫县豆瓣由郫县人陈守信始创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逾三百年历史。其用料考究,以传统工艺精酿发酵而成。色红褐、油润、瓣酥脆、酱酯香浓郁,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被誉为“川菜之魂”。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的功效;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等病症。 甜面酱:甜面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和保温发酵制成的一种酱状调味品。其味甜中带咸,同时有酱香和酯香,适用于烹饪酱爆和酱烧菜,如“酱爆肉丁”等,还可蘸食大葱、黄瓜、烤鸭等菜品。 甜面酱经历了特殊的发酵加工过程,它的甜味来自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鲜味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食盐的加入则产生了咸味。优质甜面酱应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散发酱香,粘稠度适中,无杂质。1. 甜面酱含有多种风味物质和营养物,不仅滋味鲜美,而且可以丰富菜肴营养,增加菜肴可食性,具有开胃助食的功效;2. 食用甜面酱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篇3:盐菜美文

盐菜美文

孩子高中了,寄宿住校,星期六回家吃中饭,我们夫妻和父母总要围着厨房,想着法料理菜肴,只要孩子爱吃,吃得下。最多的菜,父母也喜欢整一盘盐菜,说是爽口有劲。

父亲说他念高中时,家里苦,带菜吃饭总没有什么菜,基本是青菜与盐菜,菜里的豆油很少很少,一次他考试考得相当好,老师家访表扬了多次,他父母第二天起早排队买了一大块板油,熬成脂油渣,和黄豆一起炒,最后放盐菜,那个香父亲至今没忘,去校时他母亲把菜放进了陶瓷罐,他带了几年的菜罐,高高兴兴走去学校,半路由于馋得闹心,于是拿出一块放在嘴里吃,因为好吃,他走一段吃一口,也许是开心而分心,跨一条沟渠时,把菜罐跌碎了,看着地上的沙土与碎片,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心疼得直掉眼泪,最后把布书包里的书倒出来,撕了两页书衬底,用手把菜捡起来,放进包里带到了学校,由于没了罐子,又被发现带有油腻的书包,被他父母骂过几次,但他始终没敢告诉是偷吃跌的,并还撕了书。

而我进入高中,也住在学校,那时学生是可以带菜蒸饭的,星期天下午,父母就把大搪瓷杯洗干净并倒放在那儿,等我回校时,就帮我把菜夹进杯子,用网袋扣系好,顺便给我五元钱,经常嘱咐要放放好,当心点,这是一个星期的费用。

高三某天的星期一上午,我怎么也找不着要用的试卷,肯定是忘在家里了,下午老师上课是要分析的,没办法,一放饭,我急急乘车回了家。

到家时,大门还关着,从场上的什烙可以看出,父母还在田里没回来吃饭。我看四周没人,急忙从窗台口的单砖下摸出钥匙,进了门。翻找到考卷,非常高兴,立即开锅,从锅壁的温度,我感到饭是早上就烧好,已不太热。里锅的`汤是昨天剩下来,下田前再热的。

我盛好饭,打开竹柜,一盘盐菜还没动,两块肉在最上面,我急忙夹起一块放进嘴里,扒口饭吞了下去,又伸了一筷,伴着大口饭,第二块肉咽下了肚,那滋味真好,比蒸的饭好吃多了。吃了几口,我又盯上了盐菜盘,找肉吃,夹起一筷子,没有肉,又夹一筷还没有,不可能,我扒开一侧没发现,换一侧还没有,寻遍整个盘子,始终没发现还有第三块,我惊呆了,喉头隐隐如刀割般难受。

想想从高一念到高三,每次带菜去学校,父母总帮我备好,偶然几次晚点走,他们总交待,竹柜里两盘盐菜,你拿下面这盘,没有放大蒜和香菜等佐料,这样在宿舍里吃没有味道,不会影响人家。我认为很对,也不容至疑,走时就把下面的一盘全部装杯,夹着肉很多盐菜很少的一盘菜,心理总是挺高兴。

这次意外的发现,我说不出什么话,回校的路上,感觉晕忽忽的。

此后的每星期,两盘盐菜我总各分一半,父母也没在我面前说过,跟我客气过,因为确实不需要。

今天陪孩子吃饭,,夹着满桌的菜肴,孩子说盐菜最不好吃,不卫生无营养,多吃了对身体没好处,我看着冬笋香菇精肉的一盘盐菜,真不知说什么是好。

也许,父亲吃的盐菜是幸福,我吃的盐菜是感动,孩子吃的盐菜是讲健康。

可能是时代不同,生活改变,人考虑的角度与因素不同吧!

篇4:盐菜扣肉散文

盐菜扣肉散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味道。无法释怀,更无法忘却。乡愁不仅仅是对亲情的思念,还有是对家乡味道的缱绻。

仔细推敲土家族的饮食风格,你会从中发现土家人与生俱来的强悍个性。土家人世代生活在万山丛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法自然,随遇而安。过年“抬格子”时,硕大的蒸笼里,下面铺着南瓜、红薯、萝卜,上面铺着新杀年猪的玉米粉蒸肉,热热闹闹宴请相邻,可谓之土家第一大菜。土家人烹饪,讲究原汁原味,自然天成,不做太多修饰,如同出水芙蓉一般带着泥土的芳香。

有那么几种肉,看上去油腻腻的,吃下去才发现毫无违和感,极易下饭。盐菜扣肉,就是其中之一。

盐菜是用芥菜晾干切碎腌制的一种菜,不是腌菜,不是酸菜,也不是梅菜。扣肉是一种含义广泛的食品,所以很多地方称呼不一样,做法不一样,味道也就不一样。盐菜扣肉就是用盐菜和五花肉为原料制作的扣肉,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在土家族人民眼里是美味佳肴。

盐菜扣肉是土家人熟知的地道特色菜,是鄂西山区年菜和宴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蒸菜。因其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誉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现定名为“盐菜扣肉”。其主要原料为五花肉和盐菜。扣肉在很多地方称呼不一样,做法不一样,味道也就不一样。家乡人烹制的“盐菜扣肉”,犹如大闸蟹在沪上人家的地位。熠熠生辉层层叠叠的五花肉,立铺在一碗热腾腾的盐菜上面,等待人们用筷尖撩拨、起身、入口。扣肉虽美,若没有盐菜的辅佐,终会沦落为一摊俗不可耐的大肥肉。在盐菜的衬托下,扣肉肥腻的油脂经炉火烹蒸,悄然渗入盐菜之中,盐菜去除寡淡有了生机,油然而起,肥肉被吸取脂腻,爽口弹牙。味道真是绵里藏鲜、芬芳入里。

盐菜扣肉,也是我们土家族人的团年饭上都要摆上一碗。扣肉爽滑醇香,肥而不腻,盐菜香浓,一口下去,唇齿留香。扣肉的色泽喜庆大气,更意寓蒸蒸日上,因此成为老家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经典菜。

说起这道盐菜扣肉,我吃过之后,就有一种喜不自禁的感觉。其制作方法简单,但是用料考究,虽说就是五花肉、土家盐菜、黑豆豉,姜末,小葱,酱油,料酒,盐,蜂蜜。

首先将五花肉过水,把五花肉洗净后用水煮10分钟,制作成熟后,你只要细细品尝,油而不腻,唇齿留香。

这样美味的盐菜扣肉,在五花肉过水后,把蜂蜜均匀涂在肉皮上,然后放入油锅中翻炸。各面炸至焦黄色。

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一定注意:炸肉时,火不要太大。为防止在炸制过程中油溅出来,肉入油锅后,请一定记得用锅盖盖上。炸好的五花肉,经过浸泡,切成片状;

接着将切好的肉片放入大碗中,放入酱油,盐,料油,姜末调味,也可放入少许白糖提鲜,如果喜欢吃辣的,可放点辣椒酱也不错哦,肉片调好味后,肉皮朝下摆放到小碗中,将肉皮朝下,摆盘。

紧接着是加入重点配料,肉准备好后,重要配角盐菜该出场了。将土家盐菜用清水冲洗几遍,切成碎末,用清水浸泡五分钟除去多余盐份,然后挤干水份备用,黑豆豉用清水洗净,备用,盐菜洗净,浸泡备用,并挤出水分。

然后蒸制,将黑豆豉、盐菜铺在摆好肉的小碗中,入锅蒸。大火蒸制20分钟后,再转小火40分钟,喜欢口感软糯些的,还可以多蒸一会儿。此时特别要注意:一定要小火慢蒸,往往第一次蒸的味道不是很好,可以再放入蒸锅加热,反复蒸出来的味道更入味。最后用筷子轻轻一夹,肉就碎了,那时口感最好,将盐菜、豆豉放在五花肉片上层。

最后倒扣入盘,将蒸好的盐菜扣肉,倒扣入盘,揭开小碗,一盘融入菜香,豉香,肉香的盐菜扣肉就完成啦。

盐菜扣肉,肉滑而不腻,盐菜的香味完全浸入了肉中,是极好的下饭菜。吃不完的盐菜,早餐用来下馒头也不错哦。还可以用来下面条吃,什么调料都不用放。味道棒棒哒!

“盐菜扣肉”看似油腻的肥肉,吃起来有盐菜的清香,油而不腻,瘦肉的口感有点硬,特别带嚼劲,盐菜因为有了肉的滋润,吸饱了汤汁,与肉融为一体,这几层重重叠叠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组合成了美味的交响曲。

你看,这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水边土生土长的土家人。我由始至终与家乡山水有着不解情愫,对家乡传统的舌尖上风味美食——“盐菜扣肉”更是情有独钟。

篇5:大锅菜散文随笔

大锅菜散文随笔

那天中午,在县城的“绿色源”饭店朋友聚餐,突然品尝到了“大锅菜”的味道。其色香味俱全,顿时勾起我久违的食欲和儿时的记忆。

大锅菜是家乡一带的一种美食。都是在过年的时候难得的一种美味佳肴。通常在煮过猪肉的汤里放入干白菜,加入粉条、海带、面筋(一种油炸的面食,类似于面鱼)、豆腐、猪下水、花椒、大料、葱、姜、蒜等用温火慢慢的熬煮,开锅以后再炖2、3个小时左右才能熬好。那种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出锅后,香味扑鼻,顿时弥漫在整个乡村。难怪左邻右舍都可以闻到,说谁谁家杀猪熬菜了,准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当时的大锅菜也不是每家每户都做的,只有杀了年猪或者买了猪头、猪下水的农户才能熬煮出这样香的大锅菜。让人垂涎三尺,欲走不能。

小时候,虽然可以勉强填饱肚子,但想吃到一次大锅菜真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难得。将近年关,喂了一年的猪杀了之后,父亲要把好猪肉卖掉,换回一些钱,就是家里一年的开支,当然还要精打细算。留下猪头与猪肠子,猪肝、猪肺叶之类的当做过年的肉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不少人家连猪头还要卖掉。也有一些人家到了过年也没有喂好一头猪,过年不动腥了,过个真真正正的'素食年。

由于母亲的勤劳,几乎每年可以喂一头不小的猪,留一些猪下水之类的可以年前吃顿肉食,以解一年的馋。细心的母亲还会把猪血熬好,留做炒菜或者做大锅菜之用。母亲把房檐下的干白菜放在开水锅里焖一焖,洗净切好。父亲先把猪头上的一些肉割下来做为饺子的肉馅,再把猪头骨、猪心、猪肺叶放进锅里煮。期间还要清洗猪肠子,清洗猪肠子是一道繁琐的工序。父亲做起来也特别认真,将猪肠子翻过来加入食用碱面用温水洗的干干净净,没有一丁点的脏味。再用菜刀把猪肠子切成一圈一圈的薄环状,类似于肉戒指。等把骨头煮好了捞出让我们啃骨头上的碎肉,可香了,经常会吃的满嘴流油。母亲则把洗净切好的干白菜、粉条等连同切好的猪肠子一并倒进猪肉汤中再慢慢的熬菜,这就是大锅菜的前身。我小时候不爱吃花椒,母亲心细会把花椒、大料等用一块透气的白布包好放进菜锅里,免的吃进嘴里花椒。

熬制出一锅色香味俱佳的大锅菜也是需要技术的。火候小了其中的味道出不来,火候大了,有时会煮焦,香味尽失。母亲往往忙活大半天才能把东西放进锅里,一般在天黑时是吃不到大锅菜的,母亲晚上还要用温火慢慢的再熬几个小时。晚饭后,看着母亲很认真的样子,我会早早地睡去,有时一觉醒来,借着窗户的玻璃仍可以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炉火冒出的红光映照在母亲的脸庞上,母亲显得那样慈祥、善良。第二天早上起床,母亲早已把早饭做好了。吃着香甜的窝窝头,再吃上母亲闷了一夜的大锅菜,真是其香无比。偶尔会吃到几节猪肠子,嚼着有股劲道,丝丝的,香香的,越嚼越香,有时会顺着嘴往下流油。倘若吃到一块面筋,有种绵绵的感觉,吃到一块猪血会有一种粘牙的感觉,不咸不腥,有种酥酥的的感觉,还有那香香的豆腐,吃到嘴里挺烫,急忙又吐到碗里,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慢慢的再来。善良的母亲顾不上自己吃一碗,还要把大锅菜一碗一碗的给左邻右舍送个遍。

全家人能吃上一顿这样的大锅菜是一年的福气。虽然是菜多肉少,也照样吃的津津有味,气氛异常活跃,其乐融融,和和气气。末了,父亲会把剩下的大锅菜舀进一个干净的小瓮里,以便日后多吃上几顿。等过年时母亲蒸好了馍馍、年糕、豆渣窝窝,再舀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锅菜,是一种喜庆的味道,是一种年的味道。那豆渣窝头吃起来香香的,酥酥的,偶尔还会掉一些豆渣;那年糕吃起来有些粘牙,但却是甜甜的;那馍馍吃起来有种小麦得清香,越嚼越有味;伴随着大锅菜的味道我吃饱了还想吃。那种美美的香甜感觉,还有那种美美的幸福感伴随了我好多年。

吃着而今的大锅菜,很难找回儿时的那种特有的大锅菜的味道。那时的大锅菜的诱惑任何人都难以阻挡,令许多人记忆犹新。

很留恋儿时的大锅菜,让人找到家的温暖,家的感觉,家的味道。

篇6:减盐菜品菜谱

一、西红柿炒蛋

材料:鸡蛋3个、西红柿2个、葱花半颗、油、盐少许 做法

1、西红柿切小块,葱花切丁,蛋白、蛋黄分开。

2、西红柿加少许水翻炒后,淋少许油拌匀,再加盐调味。

3、蛋白打到起泡后,加入蛋黄混合搅拌均匀,淋在锅里的西红柿上面,小火烘至蛋汁凝固即可。

特点:西红柿用翻炒方法炒熟,可减少用油量,并保留西红柿味。红黄绿的`菜色鲜艳漂亮,提高家人的食欲。

二、荠菜虾仁丸子

材料:虾仁100克、荠菜700克、肉泥200克、葱姜50克、油盐少许 做法:荠菜、虾仁、葱姜洗净,剁成泥,加入肉泥,放入少许油盐搅拌均匀,抓20克肉在手里头,左右手来回换,就成一个球了,抓的时候,手里沾点水,边搓,边下锅里,至全部浮起来,再烧一会,把浮沫撇掉,保持汤的清亮。

篇7:永新土菜散文随笔

永新土菜散文随笔

我自从 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思念着故乡,特别是年龄大了,更是思乡心切,因为故乡有我辛勤工作的父母,有我童年时代早夕相处的伙伴,还有那清山绿水之间撒落了我30多年的往事。另外,家乡人烧的菜太好吃了,虽然我也会烧,但离开了故土,味道就两样了。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总是要抽点时间回家走走,看看父母,顺便解解嘴馋。

许多人都知道,永新狗肉是一道招牌名菜,而永新的美味佳肴又何止只有狗肉呢?永新血鸭、剖黄鳝(又叫血鳝)、酱萝卜炖老鸭汤、酱姜心肺汤,松菇炒鸡蛋、线蛋、青椒炒萝卜干、素炒水蕨菜、红花芯、花生芽等等,都是美食中的精品。记得在困难时期,永新人把遗漏在地里的花生捡回家,他们把没有发芽的花生去掉壳,切得碎碎的炒辣椒,把发了芽的当豆芽吃,如今都成了名菜。农忙时,在田间地头,遇到卖豆腐的,花上五分钱买团豆腐渣,也就解决了一家人一天的吃菜问题,如今也成了名菜。现在许多大城市的酒店里有一道名菜叫“雪花菜”,实际上就是豆腐渣,听说这道菜就是永新人吃出名气来的。红花芯是蔬菜之王,可是许多地方的人不会吃,他们只会把它当作有机肥去肥田。水蕨菜是野生植物,生长在山间溪旁或山脚下水渠旁,吸收天地精华,营养丰富,所以许多地方的人不容易吃到。

前几年,新余美食大战的时候,有朋友邀请我到一家酒店吃饭,特意点了几道当时最跑火的名菜。第一道才叫“盘鳝”,我一看,“咳!这是什么名菜?不就是我们永新农家最普通的菜么?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吃!”那个年代没油吃,每人每月才供应四两油,为了省油,家乡人才烧“盘鳝”吃。如果有油的话谁都喜欢吃“剖黄鳝”,因为“剖黄鳝”比“盘鳝”味道更好。“盘鳝”的烧法很简单,把捉来的黄鳝倒进锅里,盖上锅盖点着火,等到黄鳝在锅里噼里啪啦地跳完之后,把它们一条一条开膛破肚去掉内脏,然后在铁锅里滴上几滴油,撒上适量的盐,把黄鳝倒回锅里去。炒菜的人一边烧着火,一边用锅铲把黄鳝打得扁扁的,这样烧着打着,每条黄鳝都自然而然地像蚊香一样盘旋起来,等到烧到半干半湿的时候,加入已炸好的辣椒干和姜末,放水烧开,这道菜就成了。眼前的这道菜没有去掉内脏,也没有用锅铲打扁,并且火候不到,吃起来滑溜溜的,与家乡人烧的“盘鳝”相比味道差远了。后来又连续上了几道菜,也都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可怎么都吃不出以前的味道来。

永新人是烧菜的好手,特别是男人,随便动动手,就可以做出一桌香辣可口的菜肴来。永新菜的特点是:原汁原味,鲜辣结合。许多菜都离不开生姜、辣椒和水酒。像狗肉、血鸭、剖黄鳝等,加工时必须把血兑成血酒,出锅前倒进菜里,这样的菜味道更鲜。熏野味要多放辣椒干,并要用冬酒焖出来才的才更香。炒蔬菜必须清淡,下锅前放入适量的盐,出锅时才能保持原色。

永新菜有几种配料是永新人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永新酱萝卜、永新酱姜,这些东西在其他地方好像没有见过。小时候我亲眼见过奶奶是怎样做酱萝卜和酱姜的。

做酱萝卜和酱姜首先要做糯米酱。用大禾糯米在清水中泡松,用蒸笼隔水蒸熟成糯米饭,再用清水洗掉粘液,晾干水,让其发孝产生益生菌,黄菌最好,绿菌其次,红菌最差,一般情况下,发红菌的都会倒掉,重新做过。然后把发好孝的糯米饭再次隔水篜,篜好后倒在酱钵里端在太阳底下晒,每天保持晒一定的时间。这样,每天端来端去,糯米饭由硬变软,慢慢地就化掉了,这时,黄橙橙、香喷喷的糯米酱就做成了。糯米酱做成后,把永新特制的咸萝卜放进去,每天像晒酱那样晒着,到了一定的时间捞出来,便成了酱萝卜。如果把刮了皮晒软的生姜放进去,晒出来的就是酱姜。酱萝卜、酱姜的制作方法大致就是这样,因为过去的时间太长,有些东西已经记不清了。酱萝卜、酱姜收藏一定的时间,表面会长出白白的盐霜,吃起来咸中带甜,味道特好。所以,用酱萝卜、酱姜配菜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得太多,并且不能放盐,否则这道菜就太咸了。

永新土菜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就说线蛋这道菜,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孵化场丢弃的坏蛋,永新人对能够吃的东西绝不会浪费。它们把孵化场丢弃的坏蛋捡回来,高温煮熟,剥掉壳,用线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然后放入锅中像煎豆腐一样把两面炸黄,用水酒焖一下去腥臊,放入辣椒干和姜末加水烧开,撒点葱花或大蒜就烧成了。这道菜要说看相就有看相,金黄的线蛋,火红的.辣椒,翠绿的大蒜或葱,给人一种绝对的诱惑。要说味道,从入锅开始就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烧好后使尝一口,又香又辣又鲜,可以说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如今许多地方的孵化场依然把这些坏蛋当垃圾丢掉,而在永新却要花钱去买,再说,吃的人多了,供应不上,永新人就把好蛋当作坏蛋来烧,但味道还是差一些。

永新人变废为宝的菜有很多,比如心肺汤、红花芯、花生芽、豆腐渣等,这些菜都有它的历史来历。当一个人的生活处于极度困难的时候,它必然会去寻找各种东西来充饥,当他们把一种菜吃出好的味道来了之后,便有了广泛地推广,永新土菜有许多品种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今年春暖花开时,我有几个朋友去井冈山旅游,我建议他们绕道从永新上井冈山,顺便尝尝永新的土菜。回来后,他们拍手叫绝,说永新的菜实在太好吃了,还说他们带回了许多永新的菜放在酒店里加工,可味道又不怎么样了。我笑着说:“烧菜也跟水土有关系,就像茅台酒,离开了茅台河,即使配方一样,也会失去纯真。”所以,我建议:要想吃永新土菜,最好亲自跑一趟永新,何况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既是旅游的好去处,又是解馋的好地方。

篇8:又见菜花黄散文随笔

又见菜花黄散文随笔

春节回到家中,出门时,总能见着路边三两伫立着的油菜花苞蕾,一团一团的,伸长了颈项站在高处,每当风轻轻扫过,便摇头晃脑欢呼不止。

我向来对菜花没有多少好感,就连它那甜腻腻到骨子里的花香都是嫌恶的。赏花于我而言,必是对着娇粉的桃花,似雪的海棠,甚至艳红的玫瑰,或者一坡的梨花。我断不会想到,当铺天盖地的金黄展现在你的眼前,当油菜花高调着汇成一片海的时候,你也渐渐发现这从不被人重视的花儿也是可以用来欣赏品味的,而且居然会有那么多的人竟热切的赞美着它!

我生于农家,油菜在我眼里更多的是一种食品的.形象。老家在典型的丘陵地带,能耕种的土地很少,尤其是对于油菜这样的农作物,更是不利于生长。那时候,我们习惯着用猪油烹饪一切食物,菜籽油只有极少的时候才会用到。每一年的菜籽收获后,我总会跟着奶奶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找到榨油的地方,然后在榨油坊坐上一天,等晚阳把树影斜斜别在山坡上,才慢悠悠的回家。其实,每年收获的菜籽榨的油并不很多,大概十来斤的样子,而农家人偏是靠这十来斤油从年头过到了年尾。

关于菜花,农家常说“菜花黄,疯狗藏”。而我记忆中有关菜花最为惊惧的事正是菜花正黄的日子发生的,那天我吃过午饭,像往常一样经过学校背后的菜花地去学校,在经过菜花地的时候,我居然看见菜花中间坐着一只狗!对于天生怕狗的我来说,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啊,而这时路边偏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只得又偷偷摸摸地爬着回了家,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喘气。回家时爷爷正在井边挑水,看到我很是惊讶,后来只得亲自把我送到学校,当然,我迟到了。

后来,搬家来到邛崃。我们去的时节,稻子金黄,沉甸甸、闪亮亮。弟弟那时七八岁的样子,他拉着爷爷的衣角,说“以后可以天天吃干饭了”,我们都笑了。在老家,难得有一块水田,又总是在山脚,我们住在快山顶的地方,只留下爷爷奶奶和我们,自然是不可能种上水稻的,我们吃的大米全都靠买。老辈人俭省惯了,常在米饭中加了各种食材,或红薯,或南瓜。弟弟尤为挑食,在老家并不丰富的菜品中,他愿意吃的也就那么几样,每次吃饭时,总先给他盛好白白一碗米饭,我们便和着南瓜、红薯。弟弟年纪虽小,却也很会心疼人,在他眼里,自然认为米饭就是好东西了。到了新家,看着门口平平展展一望无际的稻田,他便认为我们以后都可放开吃米饭了。

水稻收后,便开始育油菜苗。直到今天,我还深刻地记得,在油菜地里曾经发生的故事。那一年,我正上初三,正是职业学校大肆兴起的时候。五一回到家里,我和母亲并着肩砍下一颗颗油菜,我试着告诉母亲,我打算去读职高了,母亲挥舞镰刀的胳膊突然就停下了,她冲我喊道“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我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有那样大反应。在母亲看来,职高是没有意义的,不管它被踱上了一层多么美丽的外衣,她也是坚决反对的,也正是母亲决绝的态度,我才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高中。直到现在想起,我都深深感激母亲当年对我的督促与严厉,正是她激励着我选择了一条更为适合自己的路。

然而,并不是每一年关于油菜都是愉悦的。有那么两年,我们家育的油菜秧总是长满大头。邻居奶奶说,长了大头的油菜是无法成活的,这实在让母亲操心,后来母亲一家一家的去捡他们剩下的油菜秧,才终于解决了自己油菜秧不成活的难处。种庄稼的那些年,每个春天,整个田野是一片的金黄,一直涌到天的最远处。很多养蜂人也是在这样的金黄中来到这里的,我有时就蹲在他们帐篷外,一直坐着,从清晨到黄昏。他们都裹着脸,全身紧紧包着,很少裸露出皮肤,在蜂箱中忙来忙去,大帐篷外,总摆了把椅子,重重叠叠放满的蜜罐。菜花谢的时候,他们便搬上所有行装,去到另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一年又一年。

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几年不种土地了,原先大片的原野已被规划成了一片片果园,种满了葡萄、猕猴桃、蓝莓,还有一片白茫茫的大棚在风中嘎啦啦的唱着歌。路边偶尔有几株小油菜,瘦瘦高高的,野花似的,就在不久前,这片土地,曾完完整整地属于她们,这个春天,也是黄灿灿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朋友圈的油菜花开始刷屏,友人们互相问询着周末要不要去赏菜花,不少地方开始打出观光菜花的牌子。菜花?这曾经被我视为最为平凡最无欣赏价值的菜花,竟也成了一种独特的少有的稀奇,这在我实在是从不曾想过的。

篇9:叙事散文:母亲的盐菜

叙事散文:母亲的盐菜

母亲已经七十有余,仍自食其力,不仅种有农田,而且一有闲空,就制作盐菜。

盐菜是鄂中地区农村用盐腌制的咸菜的俗称,大多以萝卜菜、白花菜、雪里红或苦腊菜为原料揉搓腌制而成。早些年,广大农村都比较贫穷,盐菜是贫寒人家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长年累月都用它下饭。《晋书?皇甫谧传》:“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北史?高允传》:“是日,幸允第,唯草屋数间,布被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这里言及的盐菜也属此类。那时,我家里的坛坛罐罐里都装满了祖母或母亲制作的盐菜,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甚至有些日子只有它能够给我们一些生活的味道。这些年,日子好起来了,肉鱼吃多了,常感到腻。母亲总是制作好盐菜,分装在大小不一的瓶子里,在我们“常回家看看”的时候,让我们顺带一些回来,调剂一下口味。

萝卜菜盐菜是盐菜中最普通的一种。秋冬季节,收了萝卜,萝卜菜叶舍不得扔掉,母亲便用它制作盐菜。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萝卜菜洗净,晾干,切碎,放上盐,揉熟,然后装入坛中密封即可。萝卜菜盐菜刚开坛时,呈暗绿色,吃起来香脆可口;腌制日久,呈暗黄色,吃起来酸劲十足。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萝卜菜盐菜是我家餐桌上最常见、最便宜、最宝贵的菜肴,因为只有它朴素的光芒,才能照亮我们最简单的生活。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我家也是普通人家,我们就是靠着最普通的萝卜菜盐菜的滋养长大成人的

白花菜盐菜是盐菜中最具风味的一种。每到夏天,母亲种上一畦白花菜。白花菜是专制盐菜的一种原料,因有恶臭不能直接炒食,必须腌制。腌制后食用,气香味佳,格外撩人。清朝道光年间的《安陆县志》记载:“白花菜:夏月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鄂中各地均产,但都不如府河、漳水两岸的白花菜味道纯正,安陆白花菜远近闻名。我家虽在应城,由于就在府河的南岸,所以母亲制作的白花菜盐菜也是盘中美味。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母亲就以雪里红为原料制作盐菜。雪里红是芥菜的变种,《广群芳谱?蔬谱五》记载:“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说的是此菜因在下雪时反而长得更加茂盛而得名。经常食用,可以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明目利膈。有一次,母亲从雪地里采回一篮子雪里红,来不及清理衣服上的雪花,就要忙着去洗。我连忙接过来,说:“您歇着吧,我来洗。”我边洗边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里一紧,泪水和着酸楚便涌了出来:母亲在用余生为儿女们赶制生活的香甜!

盐菜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母亲对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十分讲究,从不马虎。择菜要有眼光,作为原料的生菜要不老不嫩;菜要洗干净,不能有沙;清洗后晾晒要不干不湿;盐要适量,咸淡合宜。特别是揉搓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影响盐菜的色香味。

从母亲那里带回来的盐菜又用完了,女儿放下筷子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再带我回老家拿呢?”我笑着抚摸了女儿的头,又望了一眼洗碗的妻子:看样子,我们的幸福生活,不能没有母亲的盐菜弥漫出来的那种温润的气息和香甜的味道了。

篇10:蒸菜里的思念散文随笔

蒸菜里的思念散文随笔

周六,老家的弟弟送来一兜野菜。我打开一看,哈,全是我喜爱的白蒿!我很吃惊:这种野菜都是在沟壑边的茅草丛里长的。小时候跟着母亲采过,他怎么弄这么多?

送走了弟弟,我开始整理这些远道而来的“宝贝”。拿起白蒿,拽掉枯叶,抖去泥土,挑出茅草,看看干净了,才放进盆子里。如此这般,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拣出来的白蒿才勉强满一盆,够蒸一笼。可我早已是脖子僵硬、两眼昏花了。

唉,蒸菜好吃实难择,今天算是亲身体验了。想想小时候,每到了这青黄不接的春天,记忆里,一年四季,母亲总有蒸菜给我们吃,比如春天的白蒿、榆钱、苟穗子、扫帚苗、洋槐花,夏天的水红花、芹菜叶、莴笋叶,秋天的胡萝卜缨子、红薯叶子,冬天的萝卜丝、红薯渣、豆腐渣等。这些不起眼的'食材,被母亲拌面蒸、蒜汁拌、下锅炒之后,都成了我们百食不厌的美味佳肴。

记得有一次,姐姐带着母亲拌好的蒸红薯渣去单位。中午吃饭时,她怕别人笑话,就躲到一边吃。谁知被一位工友发现了。人家尝了一口,就连饭盒带蒸菜一并端走了,还回来的,竟然是四个肉包子。“蒸菜换包子”,一时传为佳话。

“你那蒸菜该熟了吧?”老公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关火,揭笼,咦,怎么都成菜团了?母亲的蒸菜都是散开的啊!

仔细回忆,想起来了:母亲蒸菜时,是把淘好的菜晾干才拌面的!

唉,还是母亲的蒸菜香啊!

篇11:我家的四道菜散文随笔

我家的四道菜散文随笔

我家有四道风味独特的菜,正因为有了这四道特色菜,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极了。

麻辣豆腐

“起床了!起床了!快點!”不用问,发出吼声的人准是我妈妈。每到周末早晨,她都会对着我和弟弟展示她的“狮吼功”。我和弟弟可不敢怠慢,不管温暖的被窝有多大的诱惑力,都只得乖乖起床。在家中,妈妈是最凶的,只要我和弟弟犯了错,必定挨她狂批一顿。听,“咚”的一声,弟弟的头撞到了床栏上。“看吧,我说过多少回了?刚刚拖过的.地很滑,要小心走路,你就是不小心,摔得好!快去穿鞋!”妈妈瞪大眼睛看着弟弟。“唉,妈妈也真是的,弟弟头都磕疼了,没必要那么凶吧!”正当我嘀咕的时候,妈妈温柔的声音传了过来,“撞得厉害吗?疼不疼?要不要揉一揉?”我偷偷瞧了一眼,妈妈正在轻轻地揉弟弟头上的包呢。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是绝对地道的“麻辣豆腐”!

甜辣椒

爸爸在我和弟弟眼中就是“甜辣椒”。爸爸白天忙于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在家陪我们,他也很少管我们。有时爸爸陪我们吃晚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爸爸总是讲笑话,我和弟弟被逗得哈哈大笑,都没法好好吃饭了。妈妈一言不发,瞪着爸爸,“目露凶光”。在我们家,妈妈的“旨意”无人敢违抗。可爸爸过于投入,没有看到妈妈向他投去的“凶光”,也没有看懂我和弟弟眼神中的提示,不停地和我们说笑,弄得一向严肃的妈妈哭笑不得。

“甜辣椒”虽然温和,但毕竟还是辣椒,所以自然也有火爆的时候。爸爸是最看不得我和弟弟哭的。有一次,弟弟摔了一跤,他的膝盖擦破了皮,流了好多血,他号啕大哭起来,把妈妈给吓坏了。这时爸爸却生气了:“哭什么!男子汉动不动就哭鼻子,像什么样?”弟弟回过神来,一下便止住了哭泣。爸爸认真地给弟弟上了一堂教育课,告诉他要坚强自立。自那以后,弟弟再遇上什么挫折都表现得很坚强,我想这得归功于“甜辣椒”。

炒板栗

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油亮油亮的,看起来很漂亮,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里面还有一层毛,这就是糖炒板栗。我的弟弟就像炒板栗一样。

弟弟每天都笑嘻嘻的,像吃了蜜糖似的,要是妈妈不在家,弟弟还能“飞上天”!他拿着三张凳子便可以玩上一天,拿一粒弹珠也可以琢磨很久。除了顽皮,弟弟嘴上也不饶人,我和弟弟争辩,也只能甘拜下风。

弟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策略,妈妈批评他时,他朝妈妈做个鬼脸就跑了。在外面,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规规矩矩,从不淘气。老师说,在班上他是最听话的学生,而我想说:“老师,您是不知道他光滑的‘外壳’里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啊!”

百变靓汤

至于我嘛,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什么“味”的,但弟弟说我是“百变靓汤”。

有时,我脾气暴躁,冲动的时候就不顾后果地发脾气;有时,我又挺温柔的,很有淑女的风范;有时,我像小孩子一样,玩一些早就不符合我年龄的游戏;有时,我也有点古灵精怪,喜欢给家人起绰号。在学校,我大大咧咧的,同学们还送给我一个“雅号”——疯丫头;在家里,我是大家的开心果,有时又是捣蛋鬼,让妈妈头疼不已!

我们家的每个人都各有特点;我们家的故事,精彩连连!

篇12:盐官镇与盐井文明散文随笔

盐官镇与盐井文明散文随笔

盐官镇位于陇南市礼县东北部,盐官河两岸,东接天水市、徽县,西邻西和县,自古就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井盐生产始于周秦,历代相承,营煮不辍。西汉时,是地设盐官,专管盐业,因而官名易为地名。

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频繁用兵,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公元前1)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中央归大司农属下的斡官经营,纳入国家财政。在产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盐官,盐官设有长、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盐官主管盐的生产、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设置盐官的郡国和县共37处,分布于27个郡国。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后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汉和帝永元年(公元88年)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

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毗邻秦公西垂陵园,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联结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在历史上称为卤城。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这里生活的秦先祖就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经验,陶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熬制加工井盐的能力。春秋初年,秦人快速崛起,再加上铁器的传入使当地井盐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秦国对井盐的开发和重视使井盐生产工艺进一步发展完善。秦、汉以后,历经唐、宋两代,直至解放初,当地居民乃至周边诸县一直在食用盐官的井盐。据光绪版《礼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盐民达250余户,产销量达200多万斤,征银达多两。

据《水经注》记载,盐官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赴同谷途径盐官时作《井盐》诗一首,对当时卤城煮盐的盛况作了描写:“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水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自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自当然。”

据新版《礼县志》记述,盐官盐井祠现存发祥于周秦的盐井一口,口方三尺八寸,井深三丈一尺。有不知始自何朝的井盐熬制工具全套以及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多种,其中有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清代无名氏撰写的《盐泉赋》、民国时的《甘肃盐法志略》等文献,对进一步研究卤城及盐井历史具有较高的考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盐业的控制以及井盐熬制成本增加,井盐逐渐被加碘廉价有机盐取代,井盐加工退出历史舞台,但历史悠久的井盐加工技艺传承至今,成为盐官人民乃至陇南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

卤城盐井文化是早期秦文化的集中体现。《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祖仲衍的玄孙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礼县大堡子山周围)”。其后裔大骆一族就繁衍生息于此,大骆的庶子“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马大蕃息”除说明秦人牧马有方和西汉水流域具有丰茂的水草外,盐官一带遍地流淌的卤水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马饮了卤水易长膘,故而盐官一带所产的马驰名全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先祖的发迹与盐官的卤水是分不开的,盐官川在秦早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彰显无疑。如果从没有根怎有树、没有卤水怎有秦人发迹的哲学逻辑去思考,打造早期秦文化的呈现点就不能缺了这一文化的策源地盐官。盐官与天水接壤,是礼县、西和县的东大门,无论打造以大堡子山为核心的早期秦文化圈,还是以盐官为龙头的早期秦文化带,盐官都是不可轻视的建设点和看点。

卤城盐井文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节点。盐官是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蜀魏争夺的一个重镇,这里历来流传着很多与此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诸如诸葛亮卤城运麦妇幼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文化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卤城运麦又是这个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历史是一面镜子,三国文化的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卤城当时的繁荣兴盛,更是其历史文化的久远深邃。打造礼县三国文化,不仅要突出祁山武侯祠的建设主体,更要触角延伸至祁山堡周围的重要古战场,卤城盐官就是古战场的重点。通过盐井文化的多元集聚功能,礼县三国文化无疑才会越积越厚、越滚越大。

卤城盐井文化是陇南茶马文化的一个缩影。陇南是我国西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盛产良马,也是战马的重要来源地,礼县盐官川曾水草丰美、卤水遍地。先秦时非子在此养马,被西周封为附庸。唐宝应元年(762年)成州陷于吐蕃后,在这里设马邑州。北宋时的盐官马主要送至宕昌易茶。至明、清时期骡马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更趋繁荣,截止目前,盐官骡马市场一直是西北最大的家畜集散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官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期间,上市牲畜数以万计,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1993年全年的牲畜交易总额达到10万头(匹),前来参与牲畜交易的不仅有西北各省区的客户,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客户也频繁光顾。盐官物资交流会集骡马、农副产品、服饰、饮食等物资买卖交易为一体,与陕西的秦剧团、安徽等省市的大型杂技表演等文化活动展示相融合,繁荣了盐官地区的经济文化,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案例。无论追根溯源,还是着眼现实,卤城盐官都是陇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发展史上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标本和大有作为的重要节点。建设骡马交易市场的博物馆、展示馆的价值意义将在保护传承文化和延伸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上不可低估。

卤城盐井文化是乞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地。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先生在《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民俗》等研究文章中认为:“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故称为织女星”。“先秦之时,称银河为‘汉’、‘云汉’、‘天汉’乃源于秦人关于织女的传说。”“西、礼两县隆重的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遗留。”这充分表明了盐官也与乞巧文化的密切关系。盐官是西汉水流域的重镇,从古至今一直开展乞巧民俗活动,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视和广场舞的普及,乞巧活动有所淡化,但今天在70年代以前出生的盐官人对乞巧文化仍是记忆犹新,随口能唱,扶手可跳。在西和县长道镇与礼县永兴镇交汇地店子上、西和县长道镇陈家沟等地的乞巧头目,组织姑娘们穿戴打扮一新,到盐官等集市上去选买由匠人做好的巧娘娘头像或全像找巧,并在集市上唱巧,其景象可谓是热闹非凡。打造陇南乞巧文化村镇和乞巧文化带,盐官绝对不能偏废,而且盐官要利用其繁荣的集市贸易优势,建设乞巧祭祀用品以及乞巧像制作经营等事项的乞巧文化长廊,利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人才资源打造一批乞巧演义团体,使盐官成为乞巧文化的重要体验地和传承地。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实用性价值。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尚书?说命》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盐做调味品配制美味的羹汤。盐官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比较成熟的井盐生产工艺,这里的井盐生产业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食用需求。《读史方舆记要》也记述盐官井盐“能痿瘤”,现在还有好多老人仍然用卤水洗浴、漱牙、治疗关节炎等病症。另据当地老人们讲,盐官井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味道清香,人吃了后不燥渴,这一直也是当地大锅卤肉、扯面、荞面节节、羊肉扁食等名小吃远近闻名的“秘诀”所在。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考古价值。盐官流域地处西汉水上游,是秦人的发祥地,盐井业的发展为研究秦发展史、井盐工艺发展史以及当地古往今来的民风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佐证价值。盐官的大发展要从历史遗存中寻找战略要地的理论支撑点,建构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要邀请高层次研究人员,进行体验式、解剖式全方位研究和重点挖掘。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盐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聘请文化传媒公司和市政设计单位,从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上“包装”盐官,彻底“恢复”千年古镇的雄风和现代物流商贸重镇的气象。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观赏性价值。今天,盐官井盐(亦称“水盐”)由于成本过高,很少有人生产,但作为一项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项目不应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销声匿迹”,要用其制盐形式、制盐工艺、文化积淀和名小吃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赏考察。要扩大盐井祠规模,恢复盐井、卤水房、盐场等基础设施的原貌。要建设井盐非物质文化传习馆、历史博物馆和盐产品展示馆。另外,通过蜡像艺术,将古代盐工的劳作和集市买卖生活场景打造成一个集光声电为一体的盐井文化穿越时空展示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杜甫笔下井盐制作时的袅袅青烟和繁忙劳作的场面。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价值。井盐的制作程序繁多,非常辛苦,需要过人的精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细心,让今天的人若去烧一锅盐注定会望而却步。回溯历史,从井盐的结晶形成中足以洞见盐工的精神,这种精神传承在今天盐官老百姓身上的就是智慧与勤劳、传统与创新、包容与互鉴。这种人文精神从盐官老百姓的从业类型就能够探知。盐官镇大体划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南街的老住户早前以烧盐为主业,后来重点务作庄稼,表现出的是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气神;东、西街的老住户早先以经商为主,后来还是坚持商贸经营,务作庄稼为副业,表现出的是商人的精明与变通。特别春节期间耍高台的这件事能够清晰诠释这种精神。西街的高台逐渐演变为拖拉机拉着走,南街的高台多年来坚持由青壮年小伙子抬着走。尽管这是两种精神,一种善于变通与创新,另一种尊重传统、固守劳动本色,但二者无褒贬之分,且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盐官特有的文化底蕴。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引领性价值。盐官的发展要以盐井文化的发展为灵魂,传承人文精神,推动盐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培育盐官人文精神,重视支持热心于地方发展的民间团体和人士,举办论坛、座谈会、讲坛,集民智聚民力。举办物资交流大会,重点打造骡马交易、苹果交易、服饰买卖、文化产品、饮食文化等市场,将盐官的商贸优势与多元文化相融合。利用庙会、节会、节假日,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正能量的文娱活动,使盐官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盐官盐井生产工艺呈现出下述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历史悠久,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人们掌握,盐为秦的壮大奠定了战略基础,成就了数百年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大基业。二是生产工艺独特,与《天工开物》中记载不尽相同。三是盐井生产工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反映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四是盐是盐官商业重镇形成的客观因素,在采盐鼎盛时期,盐官三百多户人家,家家有制盐作坊,户户从事盐业生产。五是盐与盐井现在已经升华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人文精神象征,盐婆婆、盐爷爷被塑成神像,受到香火供奉,民众长年祈福,以求保一方平安。

篇13:甜味的菜就没有盐了吗?非也

有的人做菜喜欢放点糖来提鲜,不仅能调和口味,还能增进菜肴的色泽。殊不知,糖是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完全抵消咸味。

所以在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食盐的浓度要比感觉到的含量更高,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菜。在吃这些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中国营养协会提倡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6克。尽管吃盐量的标准摆在那,但很多人觉得把握不好每天的量,没法执行,有些简单的方法会有帮助。

酱油、味精、甜面酱、番茄酱、腐乳等调味品中含有大量的“隐形盐”,烹饪时,最好用葱、姜、蒜、胡椒、柠檬汁、虾米等来提升鲜味,替代一部分盐。

把自己家里的人口数乘以6克,再乘以30天,就得出一个月用盐的克数,结果可能是一包盐,也可能是半包盐。然后做饭、腌肉、泡菜都从这些盐里取,这样到月底如果大致差不多,说明你很低盐,如果提前吃完了,说明下个月要加强用盐的控制。

篇14:哪些人不适合吃贵州盐菜?贵州盐菜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旦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就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食物能让我们填饱肚子,但是食物选择不当身体也会出现不舒服的,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贵州盐菜。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

通过对那些人不适合吃贵州盐菜的介绍以后,相信我们都对贵州盐菜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平时在食用的时候就能少了很多的顾虑,另外生活中我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