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驱虫应急预案5篇
社区驱虫应急预案怎么做?驱虫 ,治法之一。又称杀虫。指用杀虫药治疗人体寄生虫的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社区驱虫应急预案,欢迎大家阅读。
维护生态、维护发展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时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入到综合治理的阶段,国际国内、林业生产链条等都将生态维护、环境平衡列为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新时期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和定义,把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和原则,建立有针对性、有效率性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和要点,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实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目标与价值。
1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述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林业对常见、高发、烈度强的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根据FAO(国际粮农组织)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结合我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际,本研究认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预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局限性,通过预防为主的策略,形成林业病虫害治理的方案和措施,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优势得到发挥,各类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长处得到保障,在高效率、高速度的基础上,达到对林业病虫害综合而全面的控制和防治。
2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策略
2.1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生态策略
林木和病虫害在环境中属于生态链条上的不同位置,彼此之间存在互为制约和互为依存的关系,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应该立足于生态这一大体系,通过生态的调整改变病虫害发生、生存和消长的内外环境,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也可以通过对林木内外环境的调整,确保林木生长态势的稳定,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要从选种、育苗、种质和养护等过程入手,将生态理念整合在实际过程之中,调节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林木生长的生态条件,营造林业病虫害不利于繁衍的环境条件,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展频率与危害程度,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2.2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策略
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中既要保证人员的安全,也要确保林业的安全,还要做到对整个环境生态的安全。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会应用机械、设备、农药、生化制品,这些器具和药品会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应用不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安全影响,进而达不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效果和要求。因此,要建立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防护,采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方案等方法,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安全措施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安全体系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全面覆盖,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林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3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保护性原则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并没有将化学药剂和农药等高效率药品摒除在治理工作的选择之外,这就需要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做好对林木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要选择针对性强、消杀效率高、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作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性药剂,预防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产生对环境、生态、人员的毒害和污染,有效维护林业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生长系统,进而控制林业整体的环境与生态因素,有效保护生态和自然的调节与维持能力。
2.4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经济性策略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工、设备、农药、制剂的投入,这些费用的产生会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如果资金链条出现困难,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就得不到全面控制,进而加剧经济、林木、资源的生态损失。在设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经济性策略,要将防治和应急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经济性上,提高资金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要做到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控制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开支和浪费,为开创更为高效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新模式打下经济基础。
3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要点和方法
3.1推进林木种植规划科学性的提高
在林业工程建设和林木种植规划中,既要考虑到林木的功能和价值,同时也应该控制林木品种的配置,进而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长远规划和支持。特别要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合理使用化学和农药试剂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化学防治势在必行,应及时实施靶标防治。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优化农药施用技术和手段
在传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进行农药喷施,这种施药方法容易造成大量的农药浪费,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影响生态稳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达不到林业病虫害治理的目标和功能。因此,必须对现有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进行改造,而对集中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经过周密设计,可以择机采用航空喷洒技术进行防治,提高喷洒效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结语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要以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际工作总结和分析作为入口,建立起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保护、经济等各项原则和策略,同时,立足于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细节和整体,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要点,整合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优势,针对性地、全面性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将林业病虫害全面、综合、高效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维护林业发展的大局。
作者:赵东明 单位:逊克县林业局新立林场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市场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按照有组织、有章程、有人员、有台账的“四有”要求,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稻飞虱等“三病三虫”为重点,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加大施药机械、防治农药和防治用工等资金补贴,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全面提升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示范引导。做到市有万亩示范区、村有千亩示范片、组有百亩示范方。二是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全市大田统防统治率年增5个百分点。三是推广科学防治。实行主防与兼防结合、杀虫剂与杀菌剂结合等“两个结合”。四是实现“三个20%”和“三个100%”。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20%以上,生物农药使用率提高20%以上,病虫害防治成本下降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覆盖率100%,示范区、项目区统防统治率100%,水稻等粮食农产品优质率100%。
三、工作要求
1、规范组建防治组织。植保专业合作社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种粮大户、农药经营企业和农民喷雾器机手等登记组建而成。具体条件:1)有资质的农药经营户,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与农户签订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协议(300亩以上,且服务的农户不跨村),无不良经营记录;2)种粮大户,承包耕地面积要在500亩以上;3)喷雾器机手,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男性,身强力壮,有相关专业知识和防治经验,有与农户签订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协议(300亩以上,且服务的农户不跨村)。
植保专业合作社申请统防统治相关补贴的程序:由申请人提出申请,镇(街道)统防统治服务站审核后报市统防统治服务中心批准。市统防统治服务中心根据每个合作社统防统治承包面积,按照300亩/台的标准配备喷雾器。已配过喷雾器的合作社,不重复配给。市财政根据农户实际参加统防统治面积(计税口径),按照每亩不超过10元的标准,“一卡通”发放统防统治费用补贴到农户手中。
2、选用推荐农药品种。植保专业合作社在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内,可自主选择农药供应企业和《推荐目录》中的农药品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允许农民自己提供《推荐目录》中的农药品种,但必须是“三证”、标贴齐全的品种。对弄虚作假,特别是使用非推荐农药品种,给农民造成损失,引起矛盾的,经调查后属实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3、规范农药销售行为。农药供应企业要向零售商提供正式发票,并加强票据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要缴纳经营保证金,对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没收其经营保证金。农药零售商要据实开具盖有农药批发企业印章的发票,对发现销售非推荐品种而开具推荐品种发票的,取消其参加统防统治资质。植保专业合作社要分品种、分供应企业对发票进行汇总统计,以备维权和考核,对发现植保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非推荐品种而出具推荐品种发票的,取消其下年度统防统治资格。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人员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病虫害统一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病虫害专业防治具有成本低、防效好、效率高等优点,是提高病虫防治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解决千家万户分散防治技术难到位的关键性措施,是现阶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提升植保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地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专业防治的好处、做法和典型,使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专业防治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巩固绿化成果,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专群结合方针和属地化、权属化、责任化的树木管护原则,通过建立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监督,实行问责追究,推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高城区树木成活率,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城区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健全管护责任体系,建立专群结合的树木管护机制,实行网格化、公示化管理。
2、建立树木管护责任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真正做到无漏管、弃管。
3、负有管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管理措施,原有树木保存率在90%以上,新植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
4、坚持病虫害预防、除治工作,发现和预报疫情及时,除治到位,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蛀干害虫低于5%,刺吸式害虫低于10%,食叶害虫低于15%,防治率达到90%以上,防止植物病虫害疫情大面积爆发和蔓延,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景观效果明显。
三、工作任务
城区树木管护工作应在市、区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按照属地化、权属化原则,实施专业队伍、责任单位、群众义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管护模式。各责任单位要按树木管护技术规范、作业标准和有关法规规定,做好树木抚育、病虫害防治和管护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
1、树木抚育
新植树木栽植后及时浇水、封坑,适时调整防护支架,防止树木悬空;原有树木适时浇水、抹孽、疏枝、修剪、施肥和清膛拨枝;古树名树及时复壮,重点做好浇水、施肥、抹孽、修剪和清除枯枝工作。
2、病虫害防治
建立区、街、社区监测网络体系,对所管区域内树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定期定点进行巡查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测报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9%。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监测预报,配合专业检疫消杀人员做好防治工作。
三、树木管护
1、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工作制度,指定专人对所管树木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及时制止在树木上钉钉、刻划、扒皮和向树池内倾倒有害物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
3、及时报告并制止擅自砍伐、移植等损毁树木行为。
4、主动做好植绿、爱绿、护绿宣传工作。
5、切实做好拆迁工地、基建工地、单位院区(厂区)及市场摊区等重点区域的护绿巡查监管工作。
四、检查考评
由区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树木管护考评指标,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考评工作。树木管护基本要求是:
1、建档率达到100%。
2、签状率达到98%以上。
3、尽责率达到95%以上。
4、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5、原有树木保存率达到90%以上。
6、古树名树保存率达到100%。
7、违法案件发现率、处理率达到100%。
8、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8%以上。
五、实施步骤
全年树木管护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为春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完成城区原有树木修剪、清除树木挂物、撤除防寒设施。
2、完成清膛拨枝、树干涂白、浇返青水等抚育管理工作。
3、对秋植、冬植树木下沉穴填土捣实,重新固定支架。
4、对新植树木及时浇水、扶正、封坑,调整支护架,清理施工现场。
5、做好林地防火工作。
6、按规定要求对榆紫叶甲、地下虫害进行重点防治。
第二阶段为夏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适时浇水、排涝、除杂、去孽、施肥,剪除枯死枝,清除树木挂物。
2、及时修剪绿篱、剪型树,对针叶树进行洗冠,对树冠大、根系浅的树木要采取疏、截的方法进行修剪,保证树木最佳观赏效果。
3、对反季节栽植的树木设置遮荫网,定期喷水,调整新植树木支护架。
4、对杨柳腐烂病、叶枯病、锈病和榆紫叶甲、舞毒蛾、天幕毛虫等病虫害进行重点防治。
第三阶段为秋、冬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清除灌木、亚乔木根部萌枝和枯枝树叶。
2、适时浇封冻水,对抗寒性差的树木进行防护,对迎风口处栽植的树木设立防风障。
3、对珍贵树种、名树古树进行复壮,施底肥。
4、做好秋、冬植树木的浇水、支护和防寒保护。
5、进行秋冬季防火巡查,及时清除树池内含融雪剂的残雪和树挂物。
全年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消除越冬虫卵,切断病虫源阶段。时间是4月份,主要工作是:
1、4月中旬,消灭越冬虫卵,抹死、刮除树木周边建筑物死角、残墙缝隙内残留的蛹、卵块、成虫和幼虫。
2、4月中下旬,进行树木涂白,剪除病虫害严重枝条,并集中销毁。在距地面15厘米处用30厘米宽的塑料布或毒环捆绑树干。或在统一时间向榆树树干喷洒100-500倍液的绿野旺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
3、4月下旬,根埋3-5%的呋喃丹500-2000克,防治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使用毒签或向柱干内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等方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
第二阶段为防治食叶幼虫、刺吸式害虫和杨柳腐烂病阶段。时间是5月初至6月末,主要工作是:
1、5月初,对果树类品种喷洒1.8%齐螨素6000倍,或氯杀螨醇防治果树叶螨。
2、5月中旬,喷洒1.2%烟参碱乳油800倍液,或百特灵1000倍液,防治舞毒蛾、天幕毛虫等幼虫。
3、5月下旬用5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杨柳树干,防治腐烂病。
4、6月中下旬,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苏特灵800倍液,防治榆紫叶甲、尺蠖等食叶害虫。
第三阶段为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和各种病害阶段。时间是7月初至9月末,主要工作是:
1、8月初、9月初分别向槭科植物树干喷洒绿野旺100-500倍液,或200-300倍绿色微雷,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7月初至9月末在新咬的产卵槽上涂抹5-10倍的20%菊杀乳油,或煤油和敌杀死混合液(1:20)。同时发动群众捕捉成虫。
2、7月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对发病树木喷洒,防治蔷薇白粉病、月季黑斑病和早熟禾锈病等病害。
六、保证措施
1、依法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区城管局依据行业管理职能,按照《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开展城区树木管护工作。
区园林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公共绿地树木的管护;监督绿化施工企业合同期内树木抚育管护;组织开展社会认养、认管及群众绿、护绿活动;对全区树木管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评比;指导街道办事处落实树木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
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社区、驻街单位、工商业户开展群众性树木管护工作,对辖区树木管护情况进行监督。
街道社区委员会负责组织居民开展群众性义务管护树木工作。
区直部门、驻区单位、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区域内树木管护工作。
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损毁树木违法行为查处。
2、精细操作,实行科学管护
严格管护标准,实行精细管理。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调整提高树林管护抚育作业和管理标准,实施精细操作、精心管护,实现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原有树木保存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切实做到管护责任区域内树木生长繁茂,无危害树木生长、损毁树木行为的发生。
制定可行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处理好树木栽植与后期管护的关系,新树与原有树木的管护关系,抚育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关系。细化管护内容,实行定岗、定责、定量、定标,接受社会监督。放开树木管护市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社会专业园林公司参与树木管护。努力提高树木管护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查处损毁树木违法行为。
按照市城市绿化办公室《关于迅速开展城区树木浇水抗旱保成活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制定具体措施,严密监视旱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树木绿地进行全面浇水抗旱,并将每日浇水情况(包括出动人员、车辆、浇水数量、面积等)在当日下午4时前上报区浇水抗旱保成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水务局和绿化建设施工等责任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应急手段,发动社会力量,根据旱情征用企业单位水井、调集水车,对新植树木进行浇水作业,防止新植树木枯死现象发生。
中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大,森林面积占土地比例较大,但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爆发。病虫害现象在我国森林中比较常见,这种病虫害爆发时间非常迅速,破坏力极大,传播速度较快,使森林植被不能正常生长、生存,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要提高重视,重点关注林业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一、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缺乏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我国现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后,与国外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相比,在工作规范、工作手段和流程中都较为欠缺,没有借鉴学习国外的防治经验,在国内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没有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的药量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的农药使用用量,在使用农药时中乱用、滥用,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农药使用用量过多时,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威胁着周围植物的生存,造成环境污染,这与防治过程的初衷相违背;如果农药用量较少,就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森林植被、病虫害种类、和对植物的类型、生长环境等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素质较高。目前,在我国缺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素养的人员较少,缺乏一定的专门培训机构,许多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在工作中缺乏相应地专业知识,不能够对森林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提出防治措施,所以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支撑,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推进林业技术的提高核病虫害的防治
(1)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森林植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造林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树木所适合的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来确定不同的造林方案,对地域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制定最适宜的种植方案,利用较好的种植技术来实现造林,并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符合。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抗病虫害较强的树种,改善当地原有抗病虫害不强的植被,推进树木对于病虫害的防疫能力。在造林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植被间距、种植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不同树种交叉种植来促进整个森林结构的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掘可种植的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为了更加有效的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关注林业管理的现状,混乱的林业管理会引发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并导致病虫害发作时间频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系列的森林管理系统,加强对林业的管理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大大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的健康环境。
(3)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先进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来说,有许多优点,改善了传统农药防治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加强生物防治法的使用程度,推广开来,实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理想成果。这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按照生物链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利用林木害虫的克星,通过自然界一定的规律,对病虫害进行消灭和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环境来控制天敌的数量,防止出现新型的污染和病虫害。
(4)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不同于传统的以化学成分为主的农药,不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在长期使用下也不会使病虫害产生相应地抗性,因为这种农是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传统的农药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使得森林防治工作效果越来越差,防治工作越来越难,而选择生物农药之后,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还避免了病虫害产生抗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应当合理规划森林,加强造林能力、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统、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推进生物农药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林业健康发展。